窦建德为什么能那么得民心他为何最终还是失
窦建德为什么能那么得民心?他为何最终还是失败了?
窦建德是隋末唐初割据群雄之一,他的势力虽然不是最强的,但他十分得民心。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在隋朝后期,隋炀帝不惜民力,搞各种各样的大工程建设,还发动群众远征。导致了社会上民不聊生,社会动荡,直接引发了全国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当时的反隋势力,渐渐成了“三足鼎立”的状态,李渊占据了关中,王世充占据了河南,窦建德占据了河北。
众所周知,李渊是唐朝的开国皇帝,那就代表李渊的势力是最强的吗?其实这三人的势力中,窦建德的势力是最弱的,但窦建德是最得民心的。因为窦建德出生于世代务农的家庭,与普通百姓接触的机会是最多的,因此他懂百姓的想法,理解百姓的做法,知道百姓的难处。
一、李渊称帝
李渊出生于隋王朝的一个贵族家庭,祖父是西魏和北周的高官,父亲是北周时期的大将军,母亲是杨坚的妻子独孤伽罗的姐妹。因为这层关系,隋文帝很亲近李渊,李渊本身又很有才华,于是他历任了三个地方的刺史。
李渊杀了窦建德,窦建德的部下又被剿灭,这让河北百姓十分讨厌唐朝。为了得到河北百姓的民心,朝廷派了士兵保卫边疆守护他们的家园,保护他们的人身安全。但是这一举措,只是让河北地区暂时安定。正是这一举措,后来才引发了的安史之乱。安史之乱后,唐朝的国力逐渐衰落。
李渊杀了窦建德,百姓觉得很遗憾,这么一位爱国惜民的皇帝去世了。于是,百姓纷纷为他修建“窦王庙”,乡亲父老一直祭拜他。倘若他不死,李渊就没资格称帝。
总结:
虽然窦建德出生于农民家庭,没有李渊的贵族背景,但是他的为人处世、他一系列的做法,让他比李渊更得民心。窦建德生前还没称帝,百姓却视他为皇帝。他死后,河北百姓为他修建“窦王庙”,他的部下也不甘心归顺唐朝,多次造反,被逼得走投无路去投奔突阙,也要继续起兵造反。
而且窦建德跟士兵还有百姓接触的时间长,他在一些方面的举措不一定做得比李渊差。窦建德在河北一带得民心,在统一全国后可能会比李渊更得民心。李渊杀害窦建德的只是暂时巩固了自己的地位,也间接造成了唐朝的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