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身为真龙天子的帝王是怎样过生日的
古代身为“真龙天子”的帝王,是怎样过生日的?
“过生日”是中国传统习俗之一,在中国封建社会,身为“真龙天子”的帝王,又是怎样庆祝自己的生日呢?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从古至今,随着历史演变,诞生了许多节日。比方说上元节,演变成现代便是众所周知的正月十五中秋节;还有比方说寒食节,寒食节是清明节的前三天,古代家家户户的百姓必须要禁火三日。但是放在现代,却极少有人知道寒食节。
除了寒食节,还有许多节日却未曾被人们熟知,比方说普天同庆的千秋节以及万寿节。
按照一般的中国传统节日,大多遍及部分地区。可万寿节和千秋节为何却普天同庆呢?原来这两个节日都是皇帝的生日。在六朝以前的史料中,几乎没有庆祝生日的记载,因此清代学问家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考察了各方面资料后断言:生日之礼古人皆无。
那笔者先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千秋节,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最注重孝道,而皇帝作为全国百姓的“民之父母”,他的生日,对于每个朝代来说都非常重视。
古代帝王也会庆祝生日,比如南北朝时期,梁元帝的父母信仰佛教,因此在自己生日的这天,他都要斋戒、举办佛教法会,宣扬佛法。
到了隋朝时,隋文帝杨坚生日,全天下禁止杀生,以吃素来报答双亲的养育之恩。
《隋书.高祖本记》中记载:“隋文帝杨坚于仁寿三年曾颁布诏令:六月十三日,是朕生日,宜令海内为武元皇帝、元明皇后断屠。”
到了唐代时,唐太宗李世民将自己的生日定为降诞日,极为重视出生之日,还有对父母的感怀。比如有一年他生日,对长孙无忌说道:今日是朕生日,俗云‘生日可喜乐’,以吾之情翻感思!
《新唐书·礼乐志》记载:“太宗生于(武功)庆善宫。”但他曾于贞观六年(632年)九月和贞观十六年(642年)十一月来到他的出生地,写下《幸武功庆善宫》和《重幸武功》两首诗,在诗中特意提到降诞。由此可见,他对生日的重视以及对父母给予生命的感恩。
也因此在生日的时候,唐太宗宣布了和隋文帝一样的禁令,也就是“禁断屠杀”。并曾对底下众臣子说道:“今日吾生日。世俗皆为乐,在朕翻成感伤。诗云:哀哀父母,生我劬劳。何以劬劳之日,更为燕乐乎?”表明了对父母的感恩和缅怀!
到了宋朝时,皇帝的生日还是作为全民同乐的盛大节日。比如,宋太祖赵匡胤将自己的生日定为”长春节“,宋太宗赵光义将自己的生日定为”寿宁节“,宋真宗赵恒将自己的生日定为”承天节“。在皇帝生日这一天,举行盛大的祝寿仪式,宴请文武百官,共庆皇上万福。
直到明清时期,一个普天同庆的节日——万寿节,也诞生了,取万寿无疆之义。
清昭槤《啸亭续录·万寿节》:“本朝万寿节,王公大臣文武职官等,咸蟒袍补服,於黎明时排班 圆明园 之 正大光明殿 前。”
万寿节普遍应用于明清时期君王的生日,在这一天,皇帝需要在大殿上接受朝廷官员的朝贺以及所供奉的礼品。这礼品,可不是一般的东西,必须突出“精、珍、奇”。所以寿礼中多为如意、盆景、钟表、插屏、漆器、织绣等精美的工艺品,内容以福、寿、吉祥为主题。祝寿礼品既从纹饰上又从造型上突出祈福祝寿的寓意。
除此之外,在万寿节当天全国百姓禁止屠宰生物,禁止斩杀刑事犯人,以保佑一整年的吉利与福气。
未在京城的地方官员需要在家中设置香案,在面向京城的方向行大礼,并将家中装饰的喜庆且华丽。而在京城,那些工匠则需要用彩色的布料以及画笔将京城的主要干道装饰的色彩缤纷,以追求皇帝生日的这一天,整个城市街道的喜庆。
在万寿节当天,朝廷官员们需要穿上最正式的蟒袍,皇宫中一些地位低下的宫女也可以穿上自己喜欢的衣服,去庆祝这个节日。从另一种意义上来讲,在皇帝的生日这一天,人与人之间似乎是地位平等的,他们都为了同一个节日而心情喜悦。
到了清朝乾隆时期,万寿节依然流传下来,并没有发生太多的改变。全国各地的大臣,都需要为乾隆皇帝准备一些名贵的礼物。据说在乾隆60岁的那年“万寿节”,发生了一件令人津津乐道的事情。
乾隆皇帝在众多名贵的礼物中,偏偏拿起了宰相刘墉所献上的一桶生姜。开始有许多人都十分好奇,这桶生姜十分普通,为何乾隆皇帝却偏偏青睐于它呢?
原来刘墉将这桶生姜摆成了一座山的形状。“一桶姜山”意味着一统江山,怪不得乾隆皇帝会如此欢喜。
在民间的万寿节当天,家家户户都需要在门前挂一块红布,而一些商户需要在商店的大门上贴上“万寿无疆”这四个字。
在民间的街头上,一些京剧表演以及踩高跷等杂技层出不穷,在万寿节当天,朝廷还会颁布一定的政策,比方说减免当年的赋税等等。
其实在古代由皇帝的生日所形成的节日,与现代的国庆节差不多。但二者本质不一样,万寿节以及千秋节,是为了向封建百姓展示自己皇权的至高无上。
古代皇帝的生日也就是国庆节,当时的皇帝不但是国家的统治者,也是国家的象征,但这一制度随着君主制在中国历史长河中退场就消失了。
而如今的国庆节则是为了庆祝我们国家的欣欣向荣,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应该庆幸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民主和平的国家,作为一名中国人,我对此感到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