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资讯

当前位置: 主页 >> 资讯 >> 适配器电缆

舌咽神经炎你知道该怎么治好吗

发表于:2023-12-12 16:53:02 来源:蜜蜂资讯

舌咽神经炎 你知道该怎么治好吗

一、舌咽神经炎要怎么治疗

1.药物治疗

(1)苯妥英钠口服。

(2)维生素B1、B12等。

(3)卡马西平口服。药物治疗在发病初期常能取得比较满意的临床疗效,但是随着疼痛的加剧,药物常在数月或数年后逐渐失去效果。

2.神经阻滞

方法为经皮穿刺颈静脉孔射频治疗,适用于:

(1)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药物不良反应者;

(2)高龄或一般情况差,不能耐受微血管减压手术者;

(3)合并多发性硬化的病例。此种治疗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为疼痛复发率高及神经损伤导致的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和声音嘶哑等。

3.显微血管减压手术

显微血管减压术是目前最安全、有效的外科治疗方法,其治愈率可达到99%。手术治疗适用于:

(1)药物或经皮穿刺治疗失败者;

(2)患者一般状况较好,无严重器质性病变,能耐受手术者;

(3)排除多发性硬化或桥小脑角肿瘤等病变者。多数患者手术后疼痛即可消失。

4.封闭疗法

在相当于下颌角与乳突连线的中点,以10%普鲁卡因垂直注射于皮下,即可止痛。

预防方法:

1.颈静脉孔区、颅底、鼻咽部、扁桃体等的肿瘤和局部蛛网膜炎或动脉瘤继发本病,应注意要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例如:生活不规律、吸烟、喝酒、偏食、吃特别刺激、过度油腻的食物等。

2.定时查体很重要,使肿瘤早发现、早治疗。

二、舌咽神经痛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根据发病原因的不同,舌咽神经痛同样也可以分为原发性舌咽神经痛和继发性舌咽神经痛两种。

1.原发性舌咽神经痛

原发性舌咽神经痛的病因仍不清楚,可能是神经脱鞘所致。其临床表现特点:

(1)疼痛发生在一侧舌根、咽喉、扁桃体、耳根部及下颌后部,有时以耳根部疼痛为主要表现。

(2)发作情况和疼痛性质同三叉神经痛、疼痛通常骤然发作、突然停止,每次发作持续时间多为数秒或数十秒,一般不超过两分钟。亦可呈刀割、针刺、撕裂、烧灼、电击样剧烈疼痛。

(3)诱发因素常于吞咽、说话、咳嗽或打哈欠时诱发疼痛。

(4)扳机点往往有扳机点,部位多在咽后壁、扁桃体、舌根等处,少数可在外耳道。

(5)其他症状吞咽动作常会诱发疼痛发作,虽然发作间歇期无任何异常,但惧怕诱发疼痛而不敢进食,患者常有消瘦、脱水、喉部痉挛感、心律不齐及低血压性晕厥等症状。

(6)神经系统检查正常。

临床上多见的舌咽神经痛多半是属于原发性舌咽神经痛,暂时止痛效果不佳。

2.继发性舌咽神经痛

某些小脑脑桥角肿瘤、蛛网膜炎、血管性疾病、鼻咽部肿瘤或茎突过长症等均可激惹舌咽神经而引起舌咽神经分部区域的疼痛,称为继发性。

检查

神经系统检查多无异常发现。舌根部、扁桃体窝部可有扳机点。

三、什么是舌咽神经

舌咽神经的根丝,自延髓橄榄后沟前部出脑,与迷走神经和副神经同出颈静脉孔。在孔内神经干上有膨大的上神经节superiorganglion,出孔时又形成一稍大的下神经节inferiorganglion。舌咽神经出颅后先在颈内动、静脉间下降,然后呈弓形向前,经舌骨舌肌内侧达舌根。其分支如下:

鼓室神经

鼓室神经tympanicnerve发自下神经节,进入鼓室,在鼓室内侧壁的粘膜内与交感神经纤维共同形成鼓室丛,发出许多小支,分布至鼓室、乳突小房和咽鼓管的粘膜。鼓室神经的终支为岩小神经,含副交感纤维,出鼓室入耳神经节,交换神经元后,经耳颞神经分布于腮腺,控制其分泌。

颈动脉窦支

颈动脉窦支arotidsinusbranch1~2支,在颈静脉孔下方发出,沿颈内动脉下降,分布于颈动脉窦和颈动脉小球。颈动脉窦是压力感受器,颈动脉小球是化学感受器,分别感受血压和血液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反射性地调节血压和呼吸。

舌支

舌支lingualbranches为舌咽神经的终支,经舌骨舌肌深面,分布于舌后1/3的粘膜和味蕾,司粘膜的一般感觉和味觉。

此外,舌咽神经还出发咽支、扁桃体支和茎突咽肌支等。

耳神经节oticganglion为副交感神经节,在卵圆孔的下方,贴附于下颌神经的内侧。有四个根:

①副交感根,来自岩小神经,在节内交换神经元,由节发出的副交感节后纤维经耳颞神经至腮腺,司腮腺的分泌;

②交感根,来自脑膜中动脉交感丛;

③运动根,来自下颌神经,分布于鼓膜张肌和腰帆张肌;

④感觉根,来自耳颞神经,分布于腮腺。

四、舌咽神经痛的症状有哪些

可能很多人对舌咽神经痛这种疾病比较陌生,的确,这种疾病并不常见,但一旦出现后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的伤害,这种疾病的症状是比较明显的,下面为大家做详细介绍。

症状

舌咽神经痛的部位一般分为两型:①病区始于咽壁、扁桃体窝、软腭及舌后1/3,而后放射到耳部,此型最多见;②痛区始于外耳、耳道深部及腮腺区、或介于下颌角与乳突之间,很少放射到咽侧,此型少见。偶尔疼痛仅局限在外耳道深部,这是只影响到舌咽神经的鼓支之故。可因吞咽、讲话、咳嗽、打呵欠、喷嚏、压迫耳屏、转动头部或舌运动等刺激诱发疼痛。疼痛多骤然发生,呈阵发性电击、刀割、针刺、烧灼、撕裂样剧烈疼痛。发作短暂,一般持续数秒至数分钟,每天发作从几次到几十次不等,尤在急躁紧张时发作频繁。总的趋势是越发越频,持续时间越来越长,常有历时不等的间歇期,在此期内病人一如常人。有时在疼痛发作时尚伴大量唾液分泌或连续不已的咳嗽,发作时病人低头不语。可伴有面红、出汗、耳鸣、耳聋、流泪、血压升高、喉部痉挛、眩晕,偶伴有心律失常如心动过速、过缓、甚或短暂停搏以及低血压性昏厥,癫痫发作等症状。在外耳、舌根、咽后及扁桃体窝等处可有;扳机点;刺激时即可发病,故病人不敢吞咽、咀嚼、说话和做头颈部转动等。疼痛亦可放射至颈或肩部。双侧舌咽神经痛者却极为罕见。

神经系统检查常无异常发现,是此病的一个特征。

石河子科技期刊

黄河黄土黄种人

中华建设期刊

三角洲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