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宁是凌统的杀父仇人为了凌统没有杀了他呢
甘宁是凌统的杀父仇人,为了凌统没有杀了他呢?
凌统的杀父仇人是谁介绍
古语云:虎父无犬子,凌统的父亲凌操是孙策手下的一员猛将,不过被甘宁射杀,此事也成为了日后凌统和甘宁的隔阂,凌统的父亲凌操轻侠有胆气,孙策初时兴兵,每次凌操从征,经常作先锋首当其冲。守永平任永平长,奔驰山越,奸猾之徒也收敛,后迁升为破贼校尉。后来到孙权统军,随征江夏。
凌操先登进入夏口,斩杀黄祖的先锋。轻舟独进,中箭矢而死。吴书记载甘宁擅射,射杀了凌操。凌统时年十五岁,左右的人多数都称赞他,孙权以凌操死于国事,拜凌统为别部司马,行破贼都尉,代其父统领父亲生前的兵士。
甘宁在黄祖手下做事的时候射杀了凌统的父亲凌操,甘宁投靠了孙权.这时候甘宁和凌统一起在孙权手下为将,凌统一直想杀甘宁为父报仇,两人的隔阂因为“杀父之仇”日益丰盛。有一次甘宁百骑劫魏营,孙权和众将为甘宁庆祝,凌统就大闹了宴席,两人的隔阂有深了。
1.仁义:从一开始对甘宁的争锋相对到最后化干戈为玉这要多大的气量光这点就足让很多将领自愧不如
2礼: 凌统为人亲贤纳士,轻财重义,又爱士卒,深受士卒爱戴。可堪礼字
3. 智:吕蒙便谓周瑜、程普道:「可以留下凌公绩,我亲与君行往夷陵,解围救急,其势亦不碍时。我保公绩能守此十日。(这个吹得有点勉强,不过能当让吕蒙认可当统帅之人,也算有些智慧吧)
4.忠: 统率亲近三百人陷围,扶扞权出。敌已毁桥,桥之属者两版,权策马驱驰,统复还战,左右尽死,身亦被创,所杀数十人,度权已免,乃还。奋力死战,忠心护主可为忠也!
5.孝: 父凌操战死沙场,15岁的凌统奋力向前不顾安危抢回父亲的尸首! 为孝也。
6.勇: 统为前锋,与所厚健儿数十人共乘一船,常去大兵数十里。行入右江,斩黄祖将张硕,尽获船人,并奋战救权可看凌统有父其风,勇烈闻名。
在早期历史上,凌氏似乎比较岑寂,一直到群雄并起热闹非凡的三国时期,在江左的东吴才有一位大将凌统,以赫赫军功而为这个家族扬眉吐气。他在江夏斩曹操的大将张硕,人船尽获,以及于赤壁之战时在乌林把曹阿瞒打得人仰马翻,落荒而逃。
依照《吴志》的记载,凌统是一位十分了不起的人物,他虽然官拜将军,身在军旅,却能亲贤接士,轻财重义,具有国士之风。孙权对于凌统的爱重,也无出其右。据说,当他身逝之后,孙权曾把其子凌烈接进宫去养育,待如己子,而且还时时人前人后的称呼凌烈为“此吾虎子也”。凌烈长大后也很争气,曾因建功而被封为长亭侯,使得江左凌氏的门第,一时高不可攀。
凌统这位武将虽然英年早逝,但是他的贡献却给后人留下高度的评价,不仅骁勇善战,而且内在修养十分好,作为一员武将,“亲贤接士,轻财重义,有国士之风”,实为不易!颇有儒将色彩?对于和甘宁的纠葛,从刚开始的睚呲以对,到后来的战场兄弟,这种转变决非易事!并不是任何人都能够放下心中的仇恨,化干戈为玉帛的。而且,15岁即拜别部司马,行破贼都尉,使摄父兵。并且刚正不阿,果敢刚毅!真真的为人赞叹!
陈寿评曰:凡此诸将,皆江表之虎臣,孙氏之所厚待也。虽在军旅,亲贤接士,轻财重义,有国士之风。自创业功臣疾病,权意之所钟,吕蒙、凌统最重,然其次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