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人口的暴增背后和一个秀才有关
发表于:2023-12-19 11:23:53
来源:蜜蜂资讯
明清人口的暴增,背后和一个秀才有关
番薯有很多别名,据我所知就有甘薯、山芋、地瓜、红薯和红苕等。
番是指外国或外族,番薯之所以会有这个名字,是因为它原本是南美洲的作物,后来才被西班牙人引入亚洲。
中国开始大范围种植番薯,已经是清朝时期的事了。但第一个将番薯引入中国的人,却是明朝商人,被称为“番薯之父”的陈振龙。
陈振龙本是秀才,后来因为考不上举人,所以开始经商糊口。
这种人在大明有很多,并没有什么奇怪的。只不过由于陈振龙出自福州,有出海的地理优势,所以他选择到东南亚寻觅商机。
一次偶然的机会,陈振龙发现西班牙人在吕宋(今菲律宾)种植了一种作物,不但耐旱易活,产量还非常高,味道也不错。
这种作物自然就是番薯,陈振龙觉得它非常好,要是能带回国内,那么国内的饥荒问题或许就可以在极大程度上得到缓解。
中国缺粮一直是难以解决的大问题,就以陈振龙出生的福建来说,那也是“闽都隘山阨海,土瘠民贫,赐雨少愆,饥馑存至,偶遭歉岁,待食嗷嗷”。
从这个角度来看,陈振龙还保留着知识分子那种忧国忧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陈振龙将番薯带回大明的时间是万历二十一年,也就是公元1593年。
这一年,各种版本的史书类书籍通常只会记载一件大事,那就是明朝将领李如松在朝鲜大战日本大名丰臣秀吉。
可在我看来,陈振龙将番薯带回大明,重要性并不逊于上述事件。
前几天与一位同好聊天,他说“番薯入境,为明清时期人口暴增打下坚实基础。陈振龙的历史地位就算比不上袁隆平,至少也得是朱英国那个级别”。
我很赞同这一观点,就连郭沫若先生都说过,陈振龙“功勋可比神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