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资讯

当前位置: 主页 >> 资讯 >> 国民素质

那么小的卫国为什么能出商鞅吴起等诸多人才

发表于:2023-12-19 11:24:00 来源:蜜蜂资讯

那么小的卫国,为什么能出商鞅、吴起等诸多人才?

公元前500年左右,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极为特殊的时代。古希腊的三贤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在西方思想界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古印度的释迦牟尼创立了佛教,用佛法感化众生;玛雅文明的奴隶制经济发展,建立起辉煌的奴隶制国家。

而在中国,这时候正处在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出现,封建农业经济开始发展,军事上诸侯争霸,思想上百家争鸣,涌现出了至圣先师孔子,道家始祖老子,兵圣孙武,还有墨子、孟子、荀子等一系列说出名字都让人振聋发聩的杰出人物。

这是一个社会大变革的时代,中国正在由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原有的社会制度已经不再适合新的社会形态,正是这新旧交替的时代,各个思想流派都在尝试着用新的思想和新的制度来适应时代的发展。

三大改革家,同出卫国

同样的,时代要变革,社会要发展,就必定要进行改革,除了这些思想和军事领域上的巨星们,在政治制度方面,也出现了很多的改革家,帮助各诸侯国探寻新时代下的新制度。李悝变法、吴起变法、商鞅变法等等,但我们在翻看这改革家的经历的时候,就会发现一个非常重要的共同点——卫国。

吴起和商鞅都是土生土长的卫国人,而李悝虽然是魏国人,确是出生在卫国,因为当时弱小的卫国被魏国所征服,所以很多魏人在卫国的往来也比较多,一些卫国人在入仕之时也会前往魏国。所以李悝即使不是卫国国籍,也和卫国有着莫大的渊源。

但卫国既不是春秋五霸,也不是战国七雄,在各国之间的地位也是长期处于附属国的境况。但就是这样一个军事经济都十分弱小的国家,却同时出现了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三个改革家。除此之外,卫国还有孔门十哲之一的儒商鼻祖的子贡,四大刺客之一的荆轲,秦始皇的相父、首富吕不韦。

如此看来,卫国就是凭借如今濮阳附近的一小片弹丸之地,培养出来了诸多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大人物出来,说“天下英才,半数出于卫国”也毫不为过,卫国究竟是有何是你么特殊之处,能够成为春秋战国时期的张洪要人才培养基地的呢?

卫国起源

卫国是周王朝分封比较早的一个诸侯国,是武王伐纣之后的第一批诸侯国。只不过这个卫国和后来的卫国还是有一定的区别的,最开始周武王将自己的三弟管叔鲜分封到了卫国(伯邑考老大,姬发老二,管叔鲜老三),来监管旁边的商朝遗民武庚及其部众的。

就文化底蕴方面,殷商文化要比周文化要深厚很多,但在我们看来也是有着很多“陈规陋习”,周人的周礼虽然也有着一部分的进步意义,但早期的周文化在艺术成就和技术积累都比商文化要差很多,所以我们不能比较说哪个文化更先进,只能说这是两个相近文化之间的融合和碰撞。

交流产生新思想、新文化,如果一直是一脉单传,反而会陷入盲目自大的陷阱,故步自封。其他诸侯国在周朝贵族阶级的统治之下,很多都直接移风易俗,接受了周人简化过后的周礼。而我们的卫国以及宋国则由于殷商旧部过多,殷商文化在这两个国家得到了很大程度的保留,新旧两个文化之间的碰撞也就来得更为猛烈一些。

所以在思想之上,卫国的两种思想相互交融,相比于其他国家,思维也更加活跃,卫国既有殷商一脉相承的思想文化,又有周人新的宗教立法制度,两个不同的文化在一个国家之内共处,难免会引发一些小矛盾,需要卫国人去面对,去解决这些问题。

所以卫国从一建国开始,就有着思变的意识,再加上作为商朝的王畿之地,文化底蕴何其雄厚。其他国家要么是刚刚被教化,要么是文化制度不够完善,在思想和文化上起步就落后于卫国,只能是后期慢慢追赶了。

一腔抱负,无处施展

从上面的论述我们可以知道,卫国有着培育人才的文化和思想基础,但是历史上的这些改革家和名人们虽然在卫国受到了良好的文化氛围培育,最后却都是在其他诸侯国发光发热,少有为国争光的。也就是说,卫国只有培育人才的土壤,却没有让这些人才一展抱负的机会,这又是为什么呢?

首先就是卫国的地理位置,卫国地处华北平原,一马平川,除了一条黄河,毫无山川之险。一两次战争可能还会凭借某个人的军事实力暂时抵挡,但一旦军事实力稍有衰弱或是有着什么偶然性因素发生,卫国就存在着亡国的危险。军事容错率太低,导致了卫国在历史上多次亡国。

虽然在亡国之后的卫国在其他诸侯国的帮助下又恢复了国土,但忧患意识也深深埋藏在了每一个卫国人的心中,也加剧了他们心中变革的想法。但卫国是一个平原国家,山林野泽很少,能被开垦的荒地早就被旧贵族们开垦的七七八八了。

所以后来即使是井田制荒废掉,能留给新兴地主阶层和农民阶层的土地也不是很多了,大部分土地还是掌控在旧贵族的手中。再加上卫国的礼法制度又保存得十分完好,新兴的地主阶层想要上升,参与政治,几乎是不可能的。

结语:

所以不论是庶出没落贵族的商鞅,还是家有巨富却是平民身份的吴起,都不能跻身卫国政坛,更不用说施展抱负了,转而去其他国家实现人生价值。培养了大量人才却不能给这些人实现人生价值的沃土,所以卫国人才会在全国各地发光发热,谱写着时代浪潮中的变法图强的伟大史诗。

农家科技

数字技术与应用杂志官网

文苑编辑部

科普童话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