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身为开国功臣为何不愿当宰相呢
刘伯温身为开国功臣,为何不愿当宰相呢?
明朝开国功臣刘基,曾经是一心忠于元朝的。他成为朱元璋集团的一员,原本是不得已。在协助朱元璋夺取天下之后,刘基在如何治理国家的问题上,每每与朱元璋发生政见分歧。对于刘基之死于非命,李势认为是他“太直”、“太刚”,不像西汉的张良那样“和光同尘,曲己藏身”,因此遭人忌恨,并为朱元璋所不容。
刘基与朱元境的政见分歧,充分表现在他反对朱元玫削弱字相的权力上。左丞相李善长,一直是朱元璋倚重的人物。洪武三年,朱元境开始表现出对李善长的不满,想罢免李善长的相职。刘基对朱元境说,李善长是国之“勋旧”,功劳大,资历深,能够平衡将领之间的关系,是当丞相的合适人选。朱元璋对刘基说:“这个人几次想加害于你。你这样说,是要为自己留后路吗?我接下来就让你做丞相!以你的忠诚和功劳,也足可以做丞相嘛!”刘基连忙叩头,说换相就好像给房子换柱子,必须用大木头;如果把几根小木头绑在一起做柱子,房子马上就会倒掉的。
刘基朱元璋罢免李善长,认为李善长有能力,又能平衡各将领之间的关系,这其实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就是刘基认为,宰相之权应该集中,而不应分散。他认为朱元璋即便是要罢免李善长,也须找到一个像李善长一样有能力担当大任的栋梁之材,而不是找几个能力一般的人来分管他的工作。显然,刘基内心的真实想法,就是要恢复历史上的宰相制度,使相权成为政府权力的中枢。
总而言之,在刘基看来,幸相之权应该是完整的,而不应拆解分散,让几个不具备丞相之才的人来共司丞相之职。他的这种建议,显然已触犯了处心积虑要削夺相权的朱元境。刘基曾经说过,如果让他来负责,一两年之内,就可以扫除积弊,恢复宽政。这样的说词,表明他其实是颇想做一个独当大任的宰相的。而朱元璋对他的这种心思,当然也是洞若观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