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资讯

当前位置: 主页 >> 资讯 >> 密封设备

胡宗宪也是抗倭名将为什么名气却非常的低呢

发表于:2023-12-19 11:29:59 来源:蜜蜂资讯

胡宗宪也是抗倭名将,为什么名气却非常的低呢?

胡宗宪是抗倭名将,在消灭倭寇战争中担任主帅,亲临前线,指挥战争,最终消灭了倭寇,立下了赫赫战功,起到无人替代的伟大的历史作用。他聪明好学,擅长诗文,流世著作十余种;他二十七岁中进士,步入仕途,造福一方百姓;他善兵法谋略,抗倭立奇功;他品行不端遭非议,最终死于狱中。胡宗宪的一生令人钦佩,更令人叹息!

元末明初,岛国日本时局动荡,国内战乱频发,导致许多浪人、武士和无家可归的农民吃不上饭,无奈之下,这群刁民就看上了我大天朝的丰富物资,经常出没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另外张士诚等人的武装力量被朱元璋灭掉之后,残余势力逃到海上,与倭寇一拍即合,大肆对我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抢掠,这就是当时所谓的“倭患”。

当时的东南沿海地区居民深受其害,许多人家破人亡,妻离子散。到了嘉靖时期,倭患更为严重,出现了汪直、徐海等几伙较大的海盗势力,抗倭已经势在必行。可当时的倭寇大部分是日本的武士和浪人,说白了就是一群精通武术的流氓,战斗力很强;再加上汪直、徐海等头目的指挥,他们的抢掠行径往往都能得手,并全身而退。

当时发生了一起非常不可思议的事情,一伙倭寇本来是在沿海地区进行抢劫,结果他们没有受到任何有威胁的反抗,致使他们更加得寸进尺,一点一点的向内陆推进,几天后这伙海盗竟然打败了当地守军,占领了一座城市!这是多么的不可思议,可这在当时确实一件真实发生的事情。由此可见,当时明朝的军队战斗力已经不能和朱元璋时期同日而语了。

在此背景下,胡宗宪出任浙江巡按监察使,朝廷对他是寄予了很高的期望的。胡宗宪也身子自己此行责任重大,在临行前立下誓言:“我这次任职,不擒获王直、徐海,安定东南,誓不回京。”到任后,胡宗宪严明军纪,大力整顿,使得当地的军队战斗力有了快速的提升。

不久,工部右侍郎赵文华受内阁首辅严嵩的推荐,以祭海神的名义,被派往江南督察沿海军务。赵文华是严嵩的义子,为人奸诈骄横。他排挤、陷害忠良,浙江总督张经、浙江巡抚李天宠都先后因其陷害而被杀。如何和这种人搞好关系而不致于误了正事,胡宗宪对此非常清楚。

因此在与赵文华共事的过程中,胡宗宪谨慎小心,有时甚至行事圆滑,最后不仅没有受到赵文华的阻挠,还得到了后者的赞赏。在赵文华的大力推荐下,世宗很快就擢升胡宗宪为兵部左侍郎兼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又加直浙总督,总督浙江、南直隶和福建等处的兵务。此时,胡宗宪可以调遣江南、江北、浙江等省重兵,所掌握的权力要比一般总督大得多.他儿子和他因此也较贪.

胡宗宪知道自己大展宏图的机会来了。他一方面招揽、重用各种杰出的人才,如重用俞大猷、戚继光等名将,把颇负盛名的文人徐渭招到自己的幕府中来;另一方面,有骁勇善战的将领,还得有训练有素的士兵,胡宗宪支持部下练兵,其中成就最大者当属戚继光训练的戚家军,后来发展为抗倭主力军。

在胡宗宪的抗倭斗争中,最能表现其才干、最有影响的两件事情就是他与两大倭寇首领王直、徐海的斗智斗勇,在此,不能不提。王直,亦称汪直,号五峰,南直隶徽州府歙县人。徽州人有经商的风气,由此形成了著名的徽州商帮。明清时期,徽商是中国最大的商帮之一,在商界叱咤风云。

他们以血缘为纽带,以家族为依托,吃苦耐劳,足迹遍布全国各地,所以有“无徽不成镇”的说法。当时能与徽商相抗衡的商帮只有山西的晋商而已。王直就出生在这样的环境中。他这个人最大的特点就是仗义,也就是有江湖义气。人们都称呼他为“五峰船主”。

此外,他还很聪明,脑子快,主意多,因此得到周围人的信赖和拥护,在他的身边自然就聚集了一批朋友,如叶宗满、徐惟学等人。后来,王直带领众人乘海禁松弛之际,开始用巨舰运送大量违禁物品到日本或西洋等国贸易,获得巨额利润。

开始时,王直只是违反明朝的海禁政策,从事海上贸易。后来随着东南沿海局势的日趋紧张,王直为增强自身实力,大规模招集各种亡命之徒,甚至还和日本倭寇相勾结。由此,王直组建了一个庞大的海盗集团,并逐渐成为东南沿海地区倭寇的首领和中坚人物。

胡宗宪本打算从此不问政事,在故里安享晚年。但是“树欲静而风不止”,胡宗宪想全身而退,他的政敌们却不想就此罢手,他们在等待机会。嘉靖四十四年三月,就在胡宗宪回乡快两年的时候,灭顶之灾从天而降。

事情的起因还是离不开严氏父子。曾经协助胡宗宪抗倭的罗龙文犯罪被抄家,在对罗龙文抄家时,御史意外发现了胡宗宪被弹劾时写给罗龙文贿求严世蕃作为内援的信件,信中附有自拟圣旨一道。假拟圣旨,这次就是老天爷也救不了胡宗宪了。

果然,世宗闻听此事后大怒,对胡宗宪降旨问罪。这年十月,胡宗宪再次被押赴至京。在狱中,胡宗宪写下洋洋万言的《辩诬疏》,为自己进行辩解。可是《辩诬疏》递交上去后,却如同石沉大海,迟迟没有结果。

胡宗宪彻底绝望了,十一月初三日,胡宗宪写下“宝剑埋冤狱,忠魂绕白云”的诗句后,自杀身亡,时年五十四岁。胡宗宪主持的抗倭斗争,是他人生中最大的亮点。他所表现出的胆略和智谋的确可圈可点,称得上是一位能臣,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但是他交结权贵、趋炎附势、挥霍无度,也使他的人品备受争议。

一个有才无德的人能不能得到重用呢?世宗的为人行事一向不能以常理来推断,他给了这个问题一个简单干脆的答案,就是:能重用,但对曾经做错的事也要付出代价,尤其是触犯皇权的行为,更要严惩。世宗对胡宗宪屡次保全,让他尽展其才。胡宗宪大功告成之日,也就是他的厄运降临之时。

总体来说对胡宗宪的评价还是功大于过的,他在三百多年前就为我们做出了抗日的表率,展现出了我大中华的民族气节与智慧,维护了大明海疆的稳定。胡宗宪“征敛贪污”问题虽不属子虚乌有,亦大半为不实之词。区区三万两同赵文华在浙江“搜括库藏百万计”根本不能相比,更何况胡宗宪的钱还是取之民用之民。因此,我们称之为民族英雄不为过!

葡萄酒

中国减灾杂志官网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