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资讯

当前位置: 主页 >> 资讯 >> 西藏马蓝

古代军队一开战为何粮草就不够吃了

发表于:2023-12-19 11:37:23 来源:蜜蜂资讯

古代军队一开战,为何粮草就不够吃了?

在战争中军粮非常重要,“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句古语常发会给你出现在兵法战略书上和影视剧中,古代人打仗大都是消耗战,三分军事七分经济,拼的就是谁家底雄厚撑得到最后。正如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争夺霸权,虽不发一兵一将,但决定成王败寇的还是看经济。

在一场战争中最花钱的往往是最被看重的,中国古代兵法上曾多次提到粮草的战略部署,可见粮草在战争中的重要程度。

粮草的重要性

说到打仗,大家都认为武器、科技最重要,这在现代或许是,但是在古代却是粮草最重要。粮草往往能决定一场战争的成败,粮草不足士兵没饭吃就打不了仗,自然也赢不了。

秦汉之际的谋士广武君李左车,很明白粮食的重要,秦末时期,六国并起,李左车辅佐赵王歇,彼时,刘邦派韩信、张耳率一万余新召募的汉军越过太行山,向东挺进攻打赵国。

李左车向赵国主帅陈余说明情况,他认为韩信把战线拉得太长,汉军千里匮粮,士卒饥疲,且井陉谷窄沟长,车马不能并行,宜守不宜攻,只要严守,就可万无一失。陈余没有理会他,他坚决主战,最终导致赵国灭亡。

如果陈余听从李左车的话,派兵把截了韩信的运粮通道,韩信没了粮草的补给,只要拖着韩信,不用正面对抗都能把汉军拖死。

唐朝则全国共有600多座军府,据估计这些军府共计有四十万到八十万军队,而他们不需要国家养,他们自己有田有地,既是生产集团也是武装集团。

后来又有一种兵役制度募兵制,就是像现在各国盛行的招募专业的人员训练成士兵,但是这种制度在古代使用得比较少,因为没有啥正经人愿意去打仗送死。

府兵制是主流的兵役制度,一直到清朝也是一样,士兵只是一种其中一种身份,他们还有农民或者手工业者等身份。

除了生产力之外,古代的运输方式也是一个原因。在古代交通不便,运送物资极为缓慢,北宋前期宋太宗御驾亲征好几次北伐打辽国,第一步就是先发粮草,甚至为了一场战役提前四个月准备粮草,因为准备和部署起来要花费的时间很长。

《孙子兵法》里有记载:“丘牛大车,十去其六。”说的是运送粮食的车队送去十成粮食最后到达时能损耗掉六成,运送粮食的士兵要吃,马儿要吃,加上路途遥远,几百上千公里的路程,交通不好,以前也没有飞机和火车可以快速地运送物资。

隋炀帝下令开凿的京杭大运河连通南北,虽然常常被人嘲笑劳民伤财或者说是贪图享乐,其实隋炀帝开通的运河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为了物资的输送,一条连通南北的水路缩短了多少路程。

缺少粮草的对策

面对缺少粮食,古代的战争首领是怎么破解这一困局的?《孙子兵法》中给出了答案:“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意思就是去抢敌军的据为己用,以战养战。

此外还有一个传统办法:提前备战。北宋素有“藏富于民”的美名,它在粮草上同样慎重,北宋中央和地方政府加起来的战略储备有3300多万,粮仓和粮囤遍布全国各地。

为了更好地调配物资,北宋在制度上,设置了随军转运使负责粮草调度,随军转运使这个职务,虽然是战时临时设置,但它从制度上保证了粮草供应的监督和管理。

在运输层面,北宋有专门的是辎重兵负责运输。辎重兵的人数还不少,比官兵的人数还多一倍,另外为了运输更快捷,政府每年都会拨款经费买骆驼和鼓励民间养马等。

小结:

古代的战争常常是举全国之力进行的,届时农民被征召,全行业都要为此承担战争经费,而因为生产效率低下不得不采用人海战术。运送粮草也是靠的人海战术,既要运送辎重的人,又要军队提供保护。由于都知道粮草在战争中的重要性,粮草也成了两军对垒的首要消灭对象。

商讯杂志社官网

建筑与装饰杂志

幸福家庭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