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身为战国七雄之一为何却没什么存在感呢
韩国身为战国七雄之一,为何却没什么存在感呢?
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就此拉开了战国的序幕,也因此韩国登上了战国历史的舞台。但是,韩国从头到尾都没什么存在感,从战国前期到秦灭六国,始终在夹缝中求生存,苦苦挣扎了一百多年后,率先被秦所灭。
说起韩国这个国家,大家一定是都不陌生的,此韩国不是朝鲜半岛上那个韩国,而是战国时期从晋国分出来的一个国家。作为战国七雄之一,韩国最开始也是十分强大的一个诸侯国,它原本是西周的老牌诸侯国晋国的一个家臣,但后来因为不满足于晋国的统治以及在贵族当中的争斗,让韩国从晋国独立出去,成为了一个单独的诸侯国。
实际上韩赵魏三家之所以能够联合起来一起消灭智氏部族,它所凭借的就是韩氏先祖的道义声望,这就是所谓的德昭天下之功。后来,韩国氏族忠勇正直的传统成为了部落的基本传统,忠义的行为也被朝野上下所推崇,这是韩国能够保持源远流长的一种底气,也是韩国能够立国的第一个枢纽。
这个枢纽期的存在,让韩国有了立国的基础和根本,让这个国家有着赖以生存的精神信仰。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韩国最开始是十分忠勇正直的一个国家,可是韩国最后的灭亡确实因为术治,也就是我们普通意义上所说的阴谋权术。一个忠勇正直刚正不阿的国家却灭亡在阴谋权术上面,这让韩国的灭亡成为了战国时代最大的一个悖论。那么,韩国到底经历了什么?为什么会从一个忠勇正直的国家变成一个崇尚阴谋权术的国家呢?这就要说到韩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枢纽阶段了。
在战国七雄中,韩国的兵器可以说是最强的。根据史料记载,韩国以其著名的兵器——弩,为各国所畏惧。所谓“天下之强弓劲弩皆从韩出”。同时,就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苏秦,曾经评价韩国:韩卒之剑戟,皆出于冥山棠溪、墨阳、合伯、邓师、宛冯、龙渊、大阿,皆陆断马牛水击鹄雁,当敌即斩坚。
苏秦还表示:以韩卒之勇,被坚甲,跖劲弩,带利剑,一人当百,不足言也。由此,对于韩国来说,不仅兵器非常厉害,而且士卒也还具有非常高的战斗力。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兵器最强,为什么相对于魏国、赵国、楚国、齐国、燕国等诸侯国,韩国是第一个被秦国消灭的诸侯国呢?
一、改革不力
战国时期和春秋时期相比有一个明显的不同,就是战争的规模越来越大,战争中间战死的士兵也越来越多。举一个例子。秦国名将白起,在“长平之战”中坑杀四十万降卒,只放回去二百四十个未成年。这与晋、楚“邲之战”中手把手教敌人逃跑的情况可谓天壤之别。可见战国时期相较于春秋时期更加“礼崩乐坏”,诸侯国之间的战争也以吞并对方为目的。在这个时候,诸侯国与诸侯国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而且是生死存亡的情况,所以各国也开始寻求通过变法打破现状、加强国力的途径。
秦国有商鞅的活动变法,而且进行得很成功,大大提高了秦国的国力和军队的作战能力。其实韩国也有变法的活动。韩国到韩昭侯执政,经过了六代国君,韩国没有什么脱胎换骨的变化。这种情况在韩昭侯执政的时候被打破。韩昭侯和秦孝公是同时期的国君,秦孝公用商鞅变法,韩昭侯用申不害变法,其实他们都是同一年代的,但最后的结果差别很大,秦国通过变法强大起来,韩国通过变法也兴盛了一段时间,可最终却改革不力。原因就是申不害与商鞅的变法理念的异同。
申不害与商鞅同为法家的代表人物,侧重的地方却有区别。学术界一般认为,商鞅重法,申不害重术。申不害向韩昭侯提供的术法很大程度上都是加强君主集权,控制臣下、防范臣下、监督臣下。这是申不害变法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而商鞅变法更加重视法治,其作用的范围是秦国由上到下的各个阶层,目的就是明确为了富国强兵而变法。申不害虽然是法家思想,但其主张并强调的术法却是巩固韩昭侯一个人的地位,反而限制了臣子的主动性。当然申不害变法确实加强了韩国的国力,但与商鞅变法相比较,从根本上并不彻底。
二、环境恶劣
一个国家的兴衰,不仅仅看内部政治环境是否清明,在很大的程度上与地理环境有关。韩国可以说真正处于天下腹心之地,韩国北边有魏国、赵国,西边有强秦,南边巨楚,周围强敌环伺,尤其是秦国和楚国对韩国形成一个半包围,使得韩国难以向西方和南方扩张,还要承受巨大的压力。
另外韩国的军事装备虽然强劲,“天下之强弓劲弩,皆自韩出”,但在农业生产上却有较大的缺陷。“韩地险恶,山居,五谷所生,非麦而豆。”狭小的国土面积以及贫瘠的农业让韩国无法供养数量众多的军队,发动规模较大的军事行动。可以说恶劣的环境在相当程度上遏制和削弱了韩国的军事实力。而在战争残酷、互相吞并的战国时期,这种军事实力的弱小也必定会造成韩国的国力上的衰弱。
三、外交乏力
不仅内部变法的失利,地理环境的恶劣,韩国的外交手段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韩国、赵国、魏国都是从晋国中分裂出来的,在战国早期存在联盟的关系。随后联盟关系破裂,魏国势弱,韩国需要新的外交战略。当时秦国是西方的强国,其他诸侯国也采取合纵的方式压制秦国。韩国的外交重点应该是是联合山东六国对抗秦国,但由于韩国受秦国的威胁和破坏最大,曾经选择依附于秦国;并且韩国不仅合纵攻秦,也曾合纵攻楚、攻齐。可以说韩国在合纵的战略下首鼠两端,而且缺乏主动性。这当然是由于韩国微弱的国力和恶劣的环境所造成的,但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韩国在外交上的无力。
变法不彻底,韩国没有脱颖而出;地理环境恶劣,韩国无法有效对外扩张,提升国力;外交上的无力,让韩国无法摆脱逼仄的局面,只能苟延残喘。在这种情况下,韩国的最先灭亡就成为了历史的必然。所以在公元前231年,秦王嬴政首先把南阳拿掉。在第二年,也就是公元前203年,秦国攻破韩国都城,韩国就灭了。韩国的灭亡是三大原因造成的,而这三大原因,互为因果,相互都有影响,最终导致韩国的亡国。韩国成为第一个被秦王嬴政灭掉的国家,也就正式拉开了秦王嬴政统一天下的序幕。
- 上一篇:此人文武双全却相貌丑陋最终选择造反
- 下一篇:揭秘历史上曹操刘备孙权的保镖分别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