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有德上疏乞降后为何皇太极会率领贝勒们前
孔有德上疏乞降后,为何皇太极会率领贝勒们前往迎接?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孔有德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崇祯六年(1633年)二月十三日,孔有德占据的登州城在明军的围攻下危如累卵。眼见登州城难保,已是穷途末路的孔有德急忙率领万余叛军及家眷弃城登船而逃。
驻守旅顺的大明总兵黄龙,在获知孔有德登船而逃后,料定他会沿长山、旅顺一线投奔后金,于是提前率领水师出海,严阵以待。
一番激战过后,孔有德损失惨重,只能率余部逃至盖州,向皇太极上书乞降。
皇太极收到孔有德的降书后,对此事极为重视,不仅立即命令济尔哈朗、阿济格率军前往鸭绿江口接应孔有德,还率领诸贝勒出盛京十里迎接。
正统末年,为了平定麓川土司之乱和湖广苗叛,明英宗批准在四川设立火器生产机构,弘治四年(1491年)之后,大明朝廷陆续批准湖广、广西、青州、徐州、凉州、山西等地的卫所设立火器生产机构。
这种情况下,如何防止火器漏泄,成为明代统治者制定新的管理制度的核心目的。
从弘治时期到嘉靖时期,大明朝廷陆续制定了一系列火器管理制度:
1、各卫所应根据火器生产数量,提前向朝廷申请相应的原材料;
2、朝廷定期派人赴各卫所检查火器数量和原材料,如发现火器、原材料与账目不符,卫所将领和主管官吏都要从重治罪;
3、对硝石施行官卖,严禁私自煎硝,违者严惩不贷。
大明朝廷制定的这些火器管理制度,使得后金无论通过任何渠道都难以组建一支能同明军相匹敌的火器部队,而这也是皇太极渴望组建一支精锐火器部队的主要原因。
孔有德的到来,给皇太极组建一支精锐火器部队提供了一切必要条件,他不仅带来了后金急需的红夷大炮,还带来了熟练的炮手、孙元化亲自调教的火器工匠和煎硝工匠,这些正是孔有德值得皇太极率领诸贝勒出盛京十里迎接的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