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为何不与蜀国轻易交锋只因为田豫牵招两
曹魏为何不与蜀国轻易交锋?只因为田豫、牵招两人
说起三国时代,刘备自微末中的崛起无疑让人津津乐道。纵观当时风云,曹操起兵最早,又奉天子以令不臣,可谓是占尽天时。而孙氏三代雄踞江东六郡,又有长江天堑为险,是为地利。反观刘备,他起兵最晚,又是布衣出身,只能通过仁政爱民的名声吸引各方人才来投效。刘备此举,实则占据了人和。
田豫的智谋,是值得肯定的,他曾帮助曹操三子曹彰大颇乌丸,并降服了轲比能。据《三国志·田豫传》记载:“鄢陵侯彰征代郡,以豫为相……豫因地形,回车结圜陈,弓弩持满于内,疑兵塞其隙。胡不能进,散去。追击,大破之,遂前平代,皆豫策也。”
田豫的果决,也是为人称道。辽东公孙渊曾发动叛乱,田豫奉曹睿之命前去平叛。当时吴国派遣使臣周贺与公孙渊相互勾结,曹睿见其人多势众,便打算让田豫退兵。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田豫果断的借助地形和天气的有利条件,一鼓作气击败了辽东叛军,并斩杀了东吴使臣周贺。
田豫常年镇守北方边陲,打下了赫赫威名。据《三国志·田豫传》记载:“正始初,(田豫)迁使持节护匈奴中郎将,加振威将军,领并州刺史。外胡闻其威名,相率来献。州界宁肃,百姓怀之。”纵观田豫一生,他镇守北方边境,却始终未曾一败。其功绩和能力,都堪称当世一流水平。
接下来再看牵招。据孙楚《牵招碑》记载:“君与刘备少长河朔,英雄同契,为刎颈之交。因恐为时所忌,每自酌损,在乎季孟之间。”可以看到,牵招与刘备是自小相识的铁哥们,两人更是刎颈之交。可惜从结果来看,牵招也并未跟随自己这位老大哥。他在经历过袁绍、袁尚父子二人以后,也选择投入了曹魏集团当中。
在诸多镇守北疆的将领之中,牵招的贡献是仅次于田豫的。自黄初元年(公元220年)开始,牵招便被曹丕委以重任,前往昌平威慑鲜卑各部。牵招到任以后,采取恩威并施的政策,成功让昌平一带的鲜卑部落归心于魏国。据《三国志·牵招传》记载:“招广布恩信,招诱降附。建义中郎将公孙集等,率将部曲,咸各归命;使还本郡。又怀来鲜卑素利、弥加等十余万落,皆令款塞。”
魏明帝曹叡继位以后,牵招更是成为了魏国独当一面的大将。镇守边疆多年,牵招深知鲜卑首领轲比能的奸猾。因此,他曾向曹叡建议,注意诸葛亮与轲比能的暗中联手。不过这个提议,并没有受到魏帝重视。不久之后,诸葛亮果然策动了轲比能作乱:“会亮时在祁山,果遣使连结比能。比能至故北地石城,与相首尾。帝乃诏招,使从便宜讨之。”在得知是牵招出马之后,诸葛亮便悄然退去了。由此可见,牵招镇守边陲的名声,是何等的响亮。后来牵招为杜绝北夷的隐患,还想出了一条妙计。只可惜他还未着手实施,便因病去世了。
值得一提的是,或许是因为田豫、牵招两人曾与刘备有旧,曹氏父子才不让他们与蜀汉集团正面交锋。而恰好是因为他们两人常年镇守边陲,这才有了他们一展个人抱负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