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资讯

当前位置: 主页 >> 教育 >> 资讯详情

历史上的怡亲王允祥是怎样一个人

发表于:2023-12-19 11:45:48 来源:蜜蜂资讯

历史上的怡亲王允祥是怎样一个人?

历史上的怡亲王允祥是怎样一个人?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胤祥的侠王称号主要是拜二月河先生在小说《雍正皇帝》和改编的电视剧《雍正王朝》中宣传所赐,历史上的胤祥称不上是侠王,历史上的胤祥就像他哥哥雍正赐给他的谥号“贤”字到很贴切,说他是一个贤王倒是比较符合,下面就来说一说历史上真实的胤祥。

胤祥的一生非常传奇,在经历大起大落之后磨练出了贤王性格

二月河先生好像非常喜欢胤祥这个人物,他在小说《康熙大帝》和《雍正皇帝》中对胤祥的生母的出身都做了美化,在这两部小说中胤祥的生母都成了喀尔喀蒙古的公主,他的外公则是喀尔喀蒙古的大汗。

但实际在历史上胤祥生母敏妃章佳氏出身十分低微,敏妃家族世代为镶黄旗包衣奴才,按照当时的社会身份来说胤祥生母家族还属于奴籍。而且敏妃在入宫时是宫女,并不是妃嫔身份,敏妃是以宫女的身份在某次服务康熙的时候被宠幸,结果这一次就怀了胤祥,而敏妃也被康熙纳为庶妃。

因此胤祥的生母敏妃与老八胤禩的生母良妃卫氏出身差不多,良妃出身乃辛者库贱籍,与敏妃家族的奴籍出身基本差不多,所以说胤祥与胤禩一样都是生母家族出身低微,也同样造就了他与胤禩一般渴望证明自己,渴望出人头地,这也就是年轻时代的胤祥。

也正是因为胤祥这种极为务实的风格以及自幼与雍正兄弟感情深厚的原因才深得雍正的喜爱和信任。

胤祥对雍正的死心塌地追随换来的就是清朝历史上第一王爷的待遇,雍正赋予了胤祥极大的权力,胤祥在雍正朝为总理事务王大臣兼管户部、造办处、会考府、圆明园八旗禁军、参议军机处决策,胤祥基本等于掌握了当时大清的财、政、军以及人事大权,可以说胤祥的权力在雍正时期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几乎等同于副皇帝。

而且胤祥的旌旗仪仗和俸禄都是远高于清朝历代亲王,清朝除了开国之初的摄政王多尔衮比胤祥的权力地位更高之外,清朝历代亲王都没有胤祥这么大的权力以及这么高级别的待遇。

甚至雍正都想在死后与胤祥同穴而葬,胤祥曾经奉雍正之命为其选择福地修建皇陵,而胤祥后来在现今清西陵河北易县泰宁山帮雍正找到了一块福地,雍正非常满意胤祥为他选择的这块墓地,于是雍正想着既然是福地,那不如咱们兄弟百年之后同葬此处吧。

胤祥在经历了康熙时期的大起大落早就看透了帝王家族,所以他是深知伴君如伴虎的道理,雍正继位之后杀伐果断,身为帝王的雍正已经没有了兄弟之情,即便雍正如此喜爱和宠信胤祥,他依然非常冷静,不恃宠而骄,不居功自傲,他始终保持着君臣上下之分的界限,所以胤祥一听雍正这么说,赶紧惶恐的跪下婉拒了雍正如此高规格的赏赐。

雍正看胤祥不允又提出在福地旁边单划出一块地作为胤祥子孙后代的家族墓地,胤祥依旧是惶恐谢绝了,最终胤祥恳请雍正在60里外的涞水县赏给自己一块墓地,雍正拗不过胤祥只得准了。

后来胤祥手舞足蹈的感谢雍正,更是迫不及待的派侍卫去涞水县圈定的墓地处拿来一撮土,胤祥当即将土全部吃了下去,以表示感谢雍正的赏赐之恩,这段事迹后世称为“怡王吞土”,是典型的皇家明哲保身的典范。

因此来说胤祥在早年的大起大落的际遇锻炼出了他日后的谦恭谨慎性格,使得他能和喜好猜忌、以对待兄弟残酷著称的雍正相处的很好。

雍正对胤祥可谓是有着知遇之恩,而胤祥也是全身心的去回报雍正的知遇之恩。胤祥在雍正朝身兼数职,工作非常繁重辛苦,但胤祥总是亲力亲为从不假手于人。胤祥在康熙时期就已经罹患鹤膝风这种顽疾,虽然几经医治得以遏制,可是胤祥的身体也变得越来越虚弱,所以胤祥在雍正朝时期身体状况并不好。

雍正四年(1726年)胤祥生了一场比较重的病,四个月间断断续续不能痊愈,雍正帝担忧之下甚至出内帑于宫中设谯为胤祥的病祈祷,但胤祥本身却丝毫没有闲着,四月份上旬忙着州府重新划分、官兵管理以及云南盐务事宜,四月中旬和五月份就亲自去勘探河道,上水利绘图,六月份研究将附近省份粮食调福建以济民,清查当地亏空,七月份又出京,规划新开河道,安排河工。

胤祥在办理公务时和他平时谦恭谨慎完全不同,胤祥是大包大揽,他是本着不推卸责任和竭心尽力的态度去完成雍正交代的差事,即便胤祥后来临终时还在操劳着国事。

在雍正七年(1729年),此时的胤祥已经罹患重病,身体日益衰弱,但他为了修筑好河堤,还是不顾病体残躯,坚持和部属一起翻山越岭勘探地形,同时胤祥还爱民如子,他怕烦扰百姓“常至昏夜始进一餐”。这种身心俱疲的工作状态加重了他的病势。

雍正八年(1730年),胤祥已经病的下不来床了,而北运河青龙湾修筑减水坝要开始修筑了,胤祥本想命人抬着他去现场勘查,但是身体实在不允许了,不得已胤祥将此事交给部属去完成,可胤祥还是为此感叹不已,他对部属感叹“本图遍治诸河,使盈缩操纵于吾掌之上,岂期一病沉废,已矣何言。”

胤祥在临终时已经病的神志不清,但偶尔清醒时还念念不忘的是修筑堤坝的事情,一再叮嘱部属要仔细勘探,否则水患会对运河两岸百姓造成严重的灾害。

胤祥最终没有等来堤坝修筑完成,没有看到运河两岸百姓不受水患侵扰的喜悦,当年五月初四胤祥因积劳成疾去世,享年44岁。

胤祥就好像诸葛亮对刘备父子那般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态度去报答他的皇帝四哥雍正对他的知遇之恩和国士无双的待遇,正所谓君以国士待我,我当以性命报君。所以最终胤祥为了报答雍正的知遇之恩还是累死在了工作岗位上。

胤祥死后雍正悲痛万分,雍正特许胤祥死后不用像其他兄弟那样改名为允字,而恢复其本名胤祥,就这样胤祥成为清代唯一不用避讳皇帝名讳的大臣。雍正追思胤祥的功劳,决定打破满清以军功立铁帽子王的规矩,破格给予了胤祥家族世袭罔替铁帽子王的待遇,胤祥也由此成为清朝历史上第九位铁帽子王。

胤祥生前年轻时就与老三胤祉关系不太好,胤祉曾经轻视过胤祥的生母敏妃,并且在敏妃去世时胤祉理发,不尊重敏妃。所以胤祥自幼就与胤祉关系不好,但胤祥后来经历了康熙朝的大起大落,把事情都看得淡了看得开了,他和胤祉的关系稍微有所缓和。

但胤祥去世后,胤祉也不悲伤,还在胤祥的葬礼上迟到了,于是引起了雍正的震怒,雍正决心在胤祥死后替他出口气收拾一下胤祉,因此雍正以胤祉不念兄弟亲情为罪名将胤祉褫夺爵位圈禁于景山永安亭,胤祉被圈禁两年后抑郁而亡。

从胤祥生前死后的待遇来看,可以说雍正对胤祥真的是恩宠和信任有加,但胤祥始终保持着谦恭谨慎,这也使得雍正越发信任和依赖于他,可以说胤祥和雍正是非常绝佳的组合,就如雍正曾经感慨的说过:“朕实赖王翼赞升平,王实能佐朕治平天下。咸谓圣王贤臣之相遇数千百载而一见,今且于本支帝胄之间得之。”

雍正与胤祥的兄弟搭档为后来的“乾隆盛世”奠定了夯实的基础,雍正的功绩至少要有一半的功绩是属于胤祥的,可以说清朝的巅峰“乾隆盛世”是雍正与胤祥兄弟二人共同努力打下的基础。

写在最后

所以历史上的胤祥可并不是侠王,他在康熙朝经历大起大落磨练出来的谦恭谨慎就注定了他不能成为无所顾忌的侠王,但胤祥绝对算是历史上的一代贤王,他辅佐雍正为日后的“乾隆盛世”奠定了基础。

科技与创新杂志社

财讯杂志官网

中国民族博览杂志社

数字技术与应用杂志社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