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悬案中国的传国玉玺究竟流落何处
历史悬案:中国的传国玉玺究竟流落何处
导读:历代帝王相传的玉玺最早源自秦朝,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了显示自己至高无上的权力,于是便命人打造了这枚传国玉玺,称之为“天子玺”。也正因为传国玉玺意义重大,所以很多人想把它占为己有,渐渐地传国玉玺的去处就成为了一个谜题。
据史书记载,传国玉玺用陕西蓝田白玉雕琢而成,方圆四寸,螭虎纽,一说龙鱼凤鸟纽。玉玺正面刻有丞相李斯以大篆书写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作为“皇权神授、正统合法”的信物。从此,历代帝王无不把传国玉玺当作权力的重要象征,当作一统天下的象征。传国玉玺不仅成为野心家觊觎和割据君王争夺的目标,也是中央王朝后宫的珍宝,国之重器。
网络配图
对于以天下正统自居的东晋王朝来说,传国玉玺是证明自己合法性的重要工具。戴施接到蒋干的求救信息后,就派了个使者到邺城讨价还价,说东晋可以出兵援助,但是必须拿传国玉玺来做信物。蒋干犹豫不决,不愿意用传国玉玺来换援兵。戴施见蒋干还在犹豫,在几天后亲率精兵百余人入邺城助守,进一步欺骗蒋干说:“天子听说玉玺已经到了我手中,这才相信蒋干是真心诚意求援的,调遣军队粮草来救。”蒋干相信了戴施的话,将玉玺交给了他。
戴施一拿到玉玺,就密令何融送传国玉玺到枋头,再派遣部将胡彬以三百精骑连夜护送玉玺到东晋首都建康,献给晋穆帝。传国玉玺重新成为晋王朝号令天下的象征。两个月后,邺城被鲜卑族攻破。冉魏灭亡了,但鲜卑人并没有实现得到传国玉玺,做名正言顺的皇帝的目的。他们的沮丧与失望之情可想而知。慕容儁干脆谎称得到了玉玺,登基做了皇帝。似乎是为了证明玉玺在自己手里,鲜卑人还信誓旦旦地改元“元玺”。
在这个阶段,称王称霸的人很多,但玉玺只有一个。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于是很多豪强枭雄自己私刻玉玺。比如东晋朝廷南逃后,就自刻了一个玉玺;此外还有西燕慕容永刻的玉玺、姚秦的玉玺等等。他们私造玉玺的“创意”得到了后世许多乱臣贼子和枭雄豪强的欢迎和效仿。
玉玺留在建康,随着东晋、南宋、南齐、南梁世代相传。到了南梁时,建康发生了侯景之乱。侯景在寿阳起兵叛梁,最后攻占了首都,得到了玉玺。侯景很快被杀,叛乱被平定。但侯景任命的侍中兼平原太守赵思贤却趁乱拿着玉玺潜逃到了广陵,被一个叫郭元建的人抢走了玉玺。郭将玉玺献给了北齐的行台辛术,辛术再转献给北齐朝廷。传国玉玺遂为割据黄河中下游的高氏所有。
后来南陈取代了南梁,但是没有传国玉玺,怎么办?好办,自己刻一个玉玺。于是玉玺越刻越多,每个割据政权都宣称玉玺在自己手中,自己才是真命天子。建德六年公元577年正月,北周武帝宇文邕灭亡北齐。传国玉玺进入北周。四年后,外戚杨坚废北周静帝,建立隋朝。传国玉玺成为隋朝的国宝,隋朝将传国玉玺改称为“受命玺”,所谓隋命天授。但是此时的传国玉玺是真是假就无从考证,传国玉玺在战乱中消失了,究竟流落何处至今无解。
权力永远是人们追逐的目标,传国玉玺作为最高权力的象征物,自然受到更多的关注,想要将它占为己有的人很多,就在这一次又一次的争夺中,传国玉玺失去了踪迹。对于传国玉玺的寻找还在继续,不知何时才能找到。
- 上一篇:除了关羽外三国还有哪些曹操看重的大将呢
- 下一篇:刘骜执政期间为何外戚干政如此严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