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为什么总喜欢杀名士是因名士恃才傲物吗
曹操为什么总喜欢杀名士?是因名士恃才傲物吗
192年,曹操在当地官僚和名士拥戴下成为兖州刺史,当时他的实力不够强,地位也不稳固。兖州属中原的“四战之地”,周围强敌环伺。州内诸郡的太守、豪族也各怀异心,其中就有曹操青年时的好友、曾经的党人、陈留郡太守张邈。曹操起兵之时,本是张邈的属下,现在却成了张邈的上级,这令张邈心中不平。
边让,子文礼,曾在大将军何进府中做幕僚,后出任扬州九江郡太守。边让自认为不适合做太守,遂辞官回家乡兖州陈留郡。作为与孔融齐名的名士,边让“恃才气,不屈曹操,多轻侮之言”,曹操怒而杀之,并夷灭边让一族。这可捅了马蜂窝。兖州“士林愤痛”,兔死狐悲,曾经拥戴曹操的名士陈宫与张邈联合吕布发动叛乱。
建安七子
路粹是“建安七子”之外知名度较高的作家,在曹操幕府里充当笔杆子。曹操指使路粹罗织孔融罪状,孔融被诛后,时人看到路粹的文章,“无不嘉其才而畏其笔”。这个刀笔毒辣的御用文人结局也不好,215年随曹操大军到汉中时,路粹“坐违禁贱请驴伏法”,“贱请驴”可能是经济犯罪。
216年、219年曹操先后杀掉崔琰和杨修。从204年到去世前的15年里,曹操至少杀死或逼死了手下八个名士。而在此前11年,即使算上被杀年份不详的桓邵,也只有两位。这十位名士中,纯粹因政治问题而死的只有荀彧,孔融、崔琰、杨修之死是政治因素和曹操性格因素都有,而边让、桓邵、许攸、周不疑、娄圭都没有犯什么大错,只是曹操眼里揉不下沙子,不敬、失言、甚至仅因为才高就会招来杀身之祸,伴君如伴虎也!实际上,由于曹操的猜忌多疑好杀,程昱、贾诩、刘晔等忠心耿耿又多谋善断的谋士都谨小慎微,未能充分发挥才智。
可见!权力是一种流毒,得到了他人就会变得自己都不再认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