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的时候还有很多的将领为什么他们会投降
明末的时候还有很多的将领 为什么他们会投降清军呢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明朝将领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元朝末年,政治腐败,统治者残暴无道,最终,导致民不聊生,各地农民纷纷起义。
这其中,朱元璋就是当时农民起义军的领袖之一,在经过数年的战争之后,朱元璋创业成功,成为了明朝的开国皇帝,最终,建立了一个大统一王朝。
可以说,如果不是崇祯皇帝的残暴,这些接受过传统儒家思想的忠臣良将,他们怎么可能会轻易的变节呢?并且,明朝后来做官的人,其品质本来也有一些问题,因为,在魏仲贤掌权时期,已经把那些刚直的大臣都杀掉了。
所以,他们更加明白,如果变节就会被史官写进史册,成为一个“不忠不孝的乱臣贼子”。但是,面对这样的一个多疑、残暴的皇帝,哪怕不是为了自己,也应该为了自己的家人能够平安的在这个世界上生存,他们也不得不为自己寻找一条活路。
最终,这些人的活路在哪呢?
答案就是:清朝。
清朝入关前后,对于明朝的这些大臣大多都是高官厚禄,给他们更多的尊重与礼遇。并且,清朝还向这些明朝大臣展现出了两点:
一是、清朝政治的清明,没有随便冤杀大臣的事情;
二是、在早年间就投奔清朝的那些明朝大臣,在清朝都得到了重用和尊重,有的大臣还和皇家结成了亲家。
可见,清朝高明的政治手腕。并且,投降大臣有示范效应,最终,他们则会一个接一个的投降... ...无声无息中,明朝的这些能臣将士,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清朝。可以说,清朝的种种做法,远远高于崇祯皇帝的那种动不动就杀戮大臣的做法。
清朝对于这些将士有多么的真切,在祖大寿、吴三桂的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1628年,祖大寿因守宁远获得“宁远大捷”而升为前锋总兵官,被派驻守锦州。1631年,大凌河之战,祖大寿粮尽援绝,于是诈降,之后逃往锦州城对抗清军,此时,清廷屡次招降他都不从。
到1641年的农历三月开始的松锦大战中,因援军洪承畴兵败,锦州解困彻底无望,于是,祖大寿率部彻底降清。在彻底归降清朝之后,皇太极并没有因为他是前朝臣子是自己曾经的敌人而怀疑他,反而重用他。从那以后,明朝的臣子投奔清朝就成为了一种趋势。
1644年,两面受敌的吴三桂,对内不敌李自成,对外难挡多尔衮。之后,他投降多尔衮引清军入关,封平西王,镇守云南,引兵入缅甸,迫缅甸王交出南明永历帝。到了,康熙元年,吴三桂更是杀南明永历帝于昆明,同年,被晋封为了平西亲王。
可以说,一个有抱负的人,更愿意在这样一个清明的朝局中施展自己的才华,因为,他们都想拥有一个安享晚年的机会。
参考资料:
【《明史·袁崇焕传》、《平西王吴三桂传》、《清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