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出行一趟要多少成本官员都不敢随便出行
古人出行一趟要多少成本?官员都不敢随便出行!
古人出行一趟要多少成本?官员都不敢随便出行!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古人想要出远门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交通不算很便捷而且路费十分昂贵,除了考中科举要入仕当官的人,可能大部分普通百姓一辈子都没出过省。很多小伙伴好奇,古人要是出一趟远门成本究竟有多高,这其实要看你选择什么样的交通工具,走水路相对来说会便宜一些。如果是选择马车跨省,可能多数百姓都承担不起,就拿一般官员的俸禄来说,恐怕要存上半年左右。看来交通的确是一个大问题。
对于家境普通的老百姓来说,最划算的就是选择水路。唐朝时期水路四通八达,且不用考虑上山下坡的不便。更重要的是,船的容客量远比马车大得多,坐船的费用比较便宜。假设从幽州到沈州有一条直达且顺水的运河,普通船只每天能够行进二十五公里,这样算下来从幽州前往沈州总共耗时二十八天,因为客船是昼夜前进的,所以,不用考虑沿途留宿的问题。
至于费用,我们无法从史料中找到明确的数据,不过,根据汉朝和宋朝的乘船价格进行推算,完成这段旅程顶多需要一百文。当然,若是逆水行舟,那么乘船的价格还得翻倍。如此算下来,船客只需准备三四百文钱(其中有二百文的食杂费),相当于现在的七八百元,就能完成这段归家之旅。
参考唐朝时期的工资标准,一个芝麻绿豆大的地方官,每个月能领到五百文钱工资。若有一个老家在沈州被朝廷分配到幽州的基层官员想回家,他若选择马车作为交通工具,往返得需要四两银子,也就是八个月的薪水。为了回家与亲人团聚,连一个基层领导都得勒紧裤腰带节衣缩食大半年,明显是不可能的。
不过,若这名基层官员与老百姓一样选择乘船回家,那么,只需准备一两个月的工资即可,非常划算。
唐朝的马车,算是最顶级的出行方式,放到现在来看与飞机的头等舱规格相当。而坐船,从开销上来看,也就相当于现代人坐火车,价格非常亲民,是大部分老百姓都会选择的出行方式。当然,相比于现在的交通方式,唐朝的出行方式还是有些贵,劳苦大众也不舍得将钱浪费在路上,这该怎么办?那就只好选择步行了,迈开腿走向目的地。
实际上,这种出行方式在唐朝深受劳苦大众的喜爱。拿读书人来说,家人倾尽钱财供其念书,到了赶考时家中根本凑不出盘缠,这时就只能委屈十年寒窗的学子了。家人提前备好干粮,将为数不多的银两拿给孩子以备不时之需,最后学子迈开腿向着目的地前进。如此下来,连几百文钱的船费都可以节约下来。
按照一个普通人的脚力来看,每天能够行进的距离大约也在二十五公里左右,与坐船的速度相仿。如此算下来,步行的确是一种非常省钱的出行方式,沿途还能看到不一样的风景,何乐而不为呢?可惜的是,步行只适合短途或中途旅程,倘若学子住在距离长安甚远的边城,学子恐怕要提前半年动身。
由此可见,唐朝的交通方式并不少,只是效率太低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