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春秋时期的吴国是怎么迅速崛起的
揭秘:春秋时期的吴国是怎么迅速崛起的?
春秋时期,地处"边陲"的吴国,在短时间内突然崛起,从一个小国摇身变成一个能与楚国一决高下的强国,最后居然还打进楚国首都,楚王仓皇出逃,吴国突然崛起的历史中,有两个人物不得不提。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是出自西汉时司马迁的《史记·项羽本纪》。 意为即使楚国只剩下三个氏族,也能灭掉秦国。比喻即便就是弱小,团结一致也能成功。它代表了一种情绪化的坚定信念。
第一个就是申公巫臣。“楚国巫臣为夏姬弃楚仕晋,被灭族。”申公巫臣,出身名门望族,贵为王亲大夫,申是巫臣的辖地,楚僭称王,公卿大夫都升格为“公”。申公巫臣为什么被灭族了呢?他为什么从晋国来到吴国?这跟一个叫夏姬的女人不无关系。在遇到夏姬之后,巫臣改写了自己的人生,也改变了楚国的历史轨迹,
第二位是伍子胥。公元前515年,一位名叫专诸的刺客改变了吴国的历史,他用一把藏在鱼腹中的匕首刺杀了吴王僚,策划这场刺杀的正是从楚国逃来的伍子胥。七年前,楚平王受奸臣的谗言蒙蔽,下令诛杀吴奢,在楚国兴盛绵延了几百年的伍氏家族遭遇灭顶之灾,唯有伍奢的儿子伍子胥幸免。
从楚国逃走的伍子胥义无反顾的奔向吴国,他知道,作为楚国的死敌,吴国是他实现复仇计划的起点,这场由伍子胥策划的剌杀,帮助它的主人公子光接替被杀死的吴王僚登上了王位,这就是历史上的吴王阖闾,也就是借助这场政变,伍子胥得到了吴国的重用,开始了复仇之路。
伍子胥向吴王阖闾献上一计,将军队分成三部分,每次出一师以击楚。如此轮番去扰楚,楚国只会疲于应付,下不了决心来伐吴。这样持续的骚扰战可以有效地削弱楚国国力。等楚国国力消耗的差不不了,吴国再以三军攻之。
此时,伍子胥的仇人楚平王已经去世,楚昭王继位,吴国连续出战,声东击西,在水陆两线多次多次袭击楚军,使楚军疲于奔命,同时,伍子胥日夜操练吴军,在他的指导下,吴人的军事技术迅速达到一流。公元前506年冬天,在伍子胥的谋划下,“吴师入郢”,楚昭王逃离了郢都。
申公巫臣和伍子胥,他们都是楚国人,但都遭受到楚国的迫害,最终成为对抗楚国的劲敌。他们为吴国的“中原化”发展和崛起贡献出巨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