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灾过后须防七类疾病确保饮水安全是关键
发表于:2024-01-22 10:22:05
来源:蜜蜂资讯
洪灾过后须防七类疾病 确保饮水安全是关键
近日,南方地区暴雨连连,多个省市发生洪涝灾害。洪灾中,我们关注河堤水坝的牢固度;洪灾后,亦要步步为营,防止灾区群众健康“塌方”。大灾之后防大疫,靠的不仅仅是卫生防疫人员……
一般来说,洪灾地区群众主要容易发生七大类疾病:
1.肠道传染病,如霍乱、痢疾、伤寒、甲型肝炎、感染性腹泻等。
2.自然疫源性疾病,如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等。
3.虫媒传染病,如疟疾、乙型脑炎等。
4.寄生虫病,如血吸虫病等。
5.中毒,如食物中毒、农药中毒。
6.皮肤病,如浸渍性皮炎(俗称“烂脚丫”、“烂裤裆”)、虫咬性皮炎、尾蚴性皮炎。
7.意外伤害,如溺水、触电、中暑、外伤、毒虫咬螫伤、毒蛇咬伤。
确保饮水安全
发生洪涝灾害后,饮用水源受到严重污染,水中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易造成肠道传染病的暴发流行。灾区保障饮水安全最简便实用的方法是煮沸消毒和氯化消毒法。
煮沸几分钟,可以将水中所含的绝大部分致病菌、病毒杀死。因此,应力争做到喝开水,不喝生水。盛放开水的容器要清洁,应设置开水龙头或公用水舀,不要用喝水的杯子直接到容器中取水。
氯化消毒是在水中加入氯制剂,在农村家庭饮水消毒中以漂bai粉、漂bai粉精片使用最多,一般每桶水(约25公斤)放半片漂bai粉精片即可。消毒方法是将漂白精片研细,用清水调成糊状倒入需要消毒的水中,充分搅拌,加盖静置30分钟后方可使用。漂bai粉(精片)遇高温、亮光、潮湿会失效,所以必须放在能避光、干燥、凉爽处。
防止病从口入
- 上一篇:IT宅男护眼吃什么好男性保健
- 下一篇:常穿宽松舒适的旧衣服能减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