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仓山房诗文集的作者是谁主要内容是什么
《小仓山房诗文集》的作者是谁?主要内容是什么?
《小仓山房诗文集》是清代重要的诗文别集。袁枚著。袁枚诗文、杂著均于乾隆、嘉庆间先后刊刻于随园,后人将其诗文杂著与其小说、笔记、诗话等加上袁氏兄弟杂著合在一起,称为 《随园三十种》,同治五年(1866)三让睦记有重刊本问世。光绪十八年(1892)勤裕堂又有排印本《随园三十八种》,宣统二年(1910)益州有《随园三十二种》重刊本,民国十七年(1928)扫叶山房又有《随园四十三种》印本。还有《四部备要》本等。袁枚骈文集(即《小仓山房外集》)有诸家笺注本,如嘉庆十七年(1812)有石韫玉《袁文笺正》16卷、道光七年(1827)饮廉书屋刻本赵汝令、项迩英《袁文笺正补》1卷,道光二十一年(1841)刻本余岗《袁文补注》6卷等。198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周本淳标校《小仓山房诗文集》,纳入《中国古典文学丛书》,分装4册,是目前袁枚诗文集最完备的本子。
袁枚(1716—1797),字子才,号简斋,一号存斋,世称随园先生,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钱塘 (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四年(1739)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乾隆七年外放,历官溧水、江浦、沭阳、江宁等地知县,乾隆十三年辞官,居于江宁,除乾隆十七年曾官陕西一年外,不再出仕。他是清代中叶著名的文学家,为诗力倡性灵说,主盟乾、嘉诗坛近50年。著述宏富,除诗文集外,尚有《隋园诗话》以及尺牍、说部等多卷,影响很大。
《小仓山房诗文集》包括:诗37卷,补遗2卷,存诗近7000首。文正、续集35卷,外集8卷。正集25卷,计有赋、杂著1卷,神道碑2卷,墓志2卷,传2卷,行状、书事2卷,序、跋2卷,记2卷,祭文、哀词、诔1卷,书5卷,论、议2卷,说、辨、疑1卷,书后1卷,铭、策问、解1卷;续集10卷,计有赋、神道碑、墓志2卷,传、行状、书事1卷,序、跋1卷,记、祭文1卷,书、书后1卷,墓志、传、序、书事5卷;外集8卷为骈体文,计有表、序、祭文3卷,书1卷,启、疏1卷,碑、墓志1卷,补遗2卷。诗集有薛起凤序,蒋士铨、赵翼、李宪乔题辞,李宪乔诗赞。文集有杭世骏序,蒋士铨题辞,袁谷芳后序,万应馨题辞。外集有李英序,蒋士铨题辞。共计130余万字。
袁枚对自己的文章也很自负,他认为文章“欲奏雅者先绝俗,欲复古者先拒今”(《与孙俌之秀才书》),这与他的论诗主张有所不同。他的议论文章说理缜密,有贾谊、陆贽的风采,如《上陈抚军辨保甲状》、《上两江制府黄太保书》等。他的抒情文章感情真挚,催人泪下,如众所周知的《祭妹文》、《祭薛一瓢文》等,情感曲折,平白如话。他的碑志传纪文章更具特色,为我们展现了那一时代的众多人物画廊。如棋手范西屏、名医徐灵胎、名厨王小余、贤吏鲁亮侪等都在他的文集中留下了光彩的一页,细节刻画生动,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对于袁枚诗歌的创作,清代人有不同的看法,姚鼐为他撰写墓志铭说他写诗“纵才力所至,世人心所欲出不能达者,悉为达之。士多仿其体。”朱庭珍则称他的诗: “一盲作俑,万瞽从风,纷纷逐臭之夫,如云继起。因其诗不讲格律,不贵学问,空疏易于效颦。” (《筱园诗话》卷2)关于袁枚文章的评论,袁谷芳认为他的文章兼理学之文、经济之文与辞章之文,推崇他说: “予观古今以来,其有兼三者而一之之人乎,无有也。乃今读先生之集而知其为信能兼之者矣。”(《小仓山房文集·后序》)这些赞誉并非全是溢美之辞。姚鼐谈到袁枚的诗文时说: “随园诗文集上自朝廷公卿,下至市井负贩,皆知贵重之。海外琉球有来求其书者。”(《袁随园君墓志铭并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