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养老消费券为何遭抵制
“居家养老消费券”为何遭抵制?
居家养老服务要真正体现“养老”。
●数位八旬老人向本报投诉:消费有“陷阱”,转换要“贴钱”,回收打七折
●市民政局:正在调查取证,如有违规行为将予严惩
“如果你们不来,我们去报社反映也行。”近日,一位83岁的老人代表数位八旬老人致电本报记者反映“老人集体抵制居家养老消费券”的事情。闻此,本报记者马上赶至老人所在的福田区南园街道住处,当面倾听老人们的诉说,并对他们反映的居家养老服务有“陷阱”、居家养老消费券转换现金要“倒贴”钱、回收消费券要打七折等系列问题进行了调查。
投诉
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只能提供钟点工
说到居家养老消费券带来的麻烦,几位年纪最小82岁、最大86岁的老人向记者倾诉时,仍然气得两颊通红,在讲述事件的过程中,几位老人都争抢着向记者说。
“按规定,我们每人每月是200元居家养老金,在今年1月1日以前,都是把钱直接打到我们的银行卡上,很方便,我们根本不用跑腿;可从今年1月1日开始,这些钱就改为发消费券了,但这个券一直没发,直到4月中旬才发,补发了前4个月的,共800元,又预发了后两个月的,共400元,我和老伴就一共得了2400元的消费券。”83岁的周阿姨介绍这些情况时头脑清晰、吐字标准。
一下子发了这么多的消费券,周阿姨和老伴发愁了:“发消费券是让我们自己去社区工作站领的,当时就告诉我们消费券的有效期到6月30日,如果花不完,消费券就作废了。当时,还给了我们一些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的名单、电话,告诉我们只能去这些机构消费。”虽然只剩下1个半月了,但朴实的周阿姨和老伴还是想尽快花掉消费券,于是又去了服务机构考察……
“洗澡、换衣、喂饭、换被褥这些收费是35元/小时;打扫卫生这些家政服务收费是25元/小时。因为我们家里一直有保姆照顾我们的生活,所以我们不需要。我们就想购买宣传单上列的"康复保健",像保健推拿、中药热敷、红外线灯什么的,可服务机构说现在没有这些服务,只能提供家政服务,而且只有钟点工。”
周阿姨和老伴兴致勃勃地去了,却败兴而归:“我们不需要家政服务,而且他们的收费太高,比我们的保姆工资还高,不划算。”
转换服务还要“倒贴”钱
按照政府发放的“居家养老服务指南”--可将居家养老消费券转换为支付家里所雇保姆的工资,周阿姨和老伴便想“转换”一下,可到服务机构咨询的结果让老两口气愤难当。
“机构负责人说可以,但按照"行规",机构要按照我们家里保姆的工作时间,每小时收取5元服务费,然后机构帮我们算了一下每个月收取的服务费,一天按最少的工作时间算为3个小时,一天的服务费就是15元,一个月就是450元,可我和老伴两个人每月的消费券只有400元!”
这个结果让老两口差点气炸了肺,这意味着他们每个月不仅享受不到机构的居家养老服务,消费券全被机构扣掉不算,还要“倒贴”给机构50元服务费,“我们不去转换还好,如果转换,不仅领不到钱,每个月因为保姆还要多付钱,这不是太可笑了吗?”
机构主动七折回收消费券
上述遭遇除了发生在周阿姨老两口身上,社区内其他几位八旬老人也先后发现了这一系列令人难以置信的事情,“除了我们社区里的老人,我们老人大学里的同学一交流,原来大家的遭遇都一样,我们活了这么一大把年纪,还从来没有遇到过这么不公平的事情,于是我们就开始集体抵制消费券了,大家谁都不去消费,时间一长,那些机构挺不住了,又开始放话,还主要联系我们,说机构可以回收这些消费券,但必须七折回收,至于那30%的钱谁拿了,他们说这也是考虑到一些老人的实际情况,上面规定的,具体情况不清楚。”
拄着拐杖的84岁张老伯走路只能一点点地向前蹭,他情绪激动地说:“真不明白,政府为什么要这样安排?说是为我们老人好,可这消费券让我们多跑了多少路?领券、申报保姆都要我们自己亲自跑去签名才行。领到了券,不仅没有什么老人特色服务,还那么贵?哪里当我们是80多岁的老人?就是年轻人都会烦!”
- 上一篇:宝宝鼻炎吃什么药比较好宝宝鼻炎的症状
- 下一篇:宝宝不能吃母乳宝宝为什么不能吃母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