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资讯

当前位置: 主页 >> 资讯 >> 钢窗

得小儿了白塞氏病症状得小儿了白塞氏病怎么

发表于:2023-07-25 12:14:43 来源:蜜蜂资讯

得小儿了白塞氏病症状 得小儿了白塞氏病怎么治

一、小儿白塞病的发病机制是什么

1.细胞免疫

(1)活化的T细胞出现在患者的局部组织和周围血中,其中CD4和CD8均有增多,ΓΔT细胞也增多。各个患者T细胞受体TCRΒ株升高不一致,即TCRVΒ呈多态性,说明T细胞升高是由多种不同抗原促发的。由于周围血中IL-2和IFNΒ是增高的,TH2分泌的细胞因子IL-4和IL-10呈低水平,因此BD属TH1占优势的细胞免疫反应。而血循环中的致炎性细胞因子IL-1Β、TNF-Α和IL-8也是增高的。

(2)中性粒细胞的反应是一非特异性的细胞反应,在本病中有一定作用,如本病中出现的非细菌性化脓性毛囊炎、针刺反应、前房积脓均显示有大量中性粒细胞的浸润、活化和功能亢进。来自BD患者的中性粒细胞具有产生大量过氧化物和溶酶体酶及加强趋化作用的能力,以致造成组织损伤。中性粒细胞的活化可能与致炎性细胞因子的促发有关。

2.体液免疫

BD与其他具有已知的自身抗体的弥漫性结缔组织病不同。它与抗核抗体谱、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抗磷脂抗体的相关性不明显。近年来的研究认为抗内皮细胞抗体(AECA)与血管炎病有一定相关性,它可以出现在多种血管炎病变中:如原发性血管炎病中的大动脉炎、川崎病、韦格纳肉芽肿、显微镜下多血管炎等,继发性血管炎中的狼疮肾炎和皮肌炎。在BD中其阳性率为28%。

AECA的靶抗原在各个血管炎中很不相同:在SLE有DNA、DNA-组蛋白、核糖体P蛋白,系统性血管炎有蛋白酶3或髓过氧化酶,在BD的靶抗原尚不明。

3.凝血机制异常

BD出现血栓性血管炎较其他血管炎为多见。这很可能与内皮细胞损伤有关。由于BD内皮细胞释放的血浆Ⅷ因子相关抗原VWF高,促进血小板活化并黏附于内皮细胞而血浆纤溶系统受抑(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升高)和自然抗凝物质(THROMBOMUDULIN)减少,均使BD处于凝聚亢进的状态。另外,又通过血管壁内皮细胞表面的黏附分子和选择素的受体使白细胞黏附于内皮细胞,更促使血栓的形成及局部血管的炎症反应。

二、小儿白塞病的主要症状有哪些

基本症状指在本病中最常见又往往是最早出现的症状。它们可以在长达数年时间内相继的出现或同时出现。大部分起病隐匿,少数起病急骤并伴有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

全身各系统均受累,而较常见的是口腔、皮肤、生殖器和眼等,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和消化道发病均较重,并以男性发病为高。根据专家调查各器官系统损害的发生率分别为:口腔溃疡100%,皮疹90%,外生殖器溃疡97%,眼部损害79%。眼部损害男性多于女性,其发生率分别为90%及40%。

其他系统损害为中枢神经系统28%,消化系统20%,心血管系统15%,关节15%。分析了我国白塞病各临床表现的发生率为:口腔溃疡99%,眼部病变43.2%,外生殖器病变73.6%,皮肤病变96.8%,神经系统26%,大血管8.7%,消化道8.4%,关节炎60.9%。

少数患者为急性发病,可于5天至3个月内两个以上部位同时发生损害,病情重,常伴有高热等。经过一定时期的缓解后,可慢性反复发作,两次复发间隔的平均时间1~2个月。大多为慢性发病,先于一个部位发生损害,经不同时期的反复发作与缓解之后,再分别于其他部位发病。后者以局部损害为主,全身症状较少,但在病程中可以急性加重。

无论是急性发作或是在慢性病程中急性加重,主要的全身症状都是高热、头痛、乏力、食欲不振、关节疼痛或肿胀等。热型不定,少数病例可持续高热。过度疲劳、睡眠不佳、月经、季节气候改变等,均可使不同部位的损害加重。少数患者有家族史,无接触传染病例。

三、小儿白塞病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1)一般治疗:

急性活动期,尤其是重要脏器受累时,应卧床休息。发作间歇期应预防复发,例如保持口腔内清洁,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及时控制口腔、咽部感染,可预防口腔病变发作。皮肤和眼部同样也应保持清洁。肠白塞病急性期腹泻、腹痛及便血严重时,应禁食,给予胃肠外营养、输液甚或输血等支持治疗。有报道小剂量阿司匹林(80MG/D)能预防血栓形成,可试用于本病。

(2)药物治疗:

目前尚无特效的根治药物,但是只要接受正规治疗,尚能缓解症状,控制病情发展。常用的主要药物有以下几类。

①激素:

是治疗本病的主要药物,可以减轻各种症状,能改善黏膜溃疡和关节疼痛,对有眼部受损和中枢神经受损者,宜及时应用较大剂量。

②免疫抑制药:

是治疗本病的另一种重要药物,可以阻止疾病发展,与激素有协同作用,并能减少激素的用量。常用的有环磷酰胺、甲氨蝶呤等,此外还可用环孢素。

③抗结核药物:

有结核病者,经抗结核治疗后病情缓解。常用抗结核药物有异烟肼、利福平、利福定、乙胺丁醇等。

④非甾体类抗炎药:

常用阿司匹林、吲哚美辛、尼美舒利、舒林酸(奇诺力)、双氯芬酸(扶他林)、布洛芬(芬必得)等,对关节痛、关节炎有效。

四、小儿白塞病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1.系统性红斑狼疮:可有眼部病变、口腔溃疡及神经、心血管系统病变,但其病情进行性加重,并不呈周期发作性,而且LE细胞、抗核抗体阳性,这些异常发现决不见于白塞病。

2.韦格内肉芽肿:虽有眼部病变及多系统损伤,但其病情进行性恶化,肺部X线检查可见有变化多端的浸润影,有时可有空洞形成,组织病理特征为肉芽肿性血管炎,而且肾功能损害严重,无阴部溃疡,针刺试验阴性,很易与白塞病相鉴别。

3.结核性关节炎:有时伴有结节性红斑,但无眼部损害及阴部溃疡,一般也无心血管及神经系统损害,抗结核治疗有效。虽然结核菌感染可引起白塞病,对抗痨治疗有效,但结核杆菌引起的白塞病不仅有结节性红斑和关节炎,而且还有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及黏膜改变,二者鉴别并不困难。

4.多发性大动脉炎:当白塞病以血管病变为主要临床表现时,应与多发性大动脉炎相区别。后者主要表现为上肢或下肢无脉症,无口腔、阴部溃疡,组织病理改变为巨细胞动脉炎,无静脉改变,针刺反应阴性,很少有皮损。

5.克罗恩病:肠道白塞病与克罗恩病有相似的临床表现,但仍应作为两种不同的疾病对待。不完全型肠道白塞病与克罗恩病都伴有口腔、会阴溃疡者,临床上不易鉴别。此时通过组织病理及血管造影可将两者加以区分开来。

芝加哥大学硕士

美国硕士几年

去美国留学需要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