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弄臣中的奇葩如何评价裴延龄的一生
古代弄臣中的奇葩,如何评价裴延龄的一生?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裴延龄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弄臣”这个称谓,起源于汉代,指供皇上逗闷子、取笑的人。我们知道,汉代的东方朔就是一个弄臣。而唐德宗时的裴延龄,则是中国古代弄臣中的一个孤品,价值连城。
别的弄臣寓庄于谐,裴延龄则反其道而行之—寓谐于庄。也就是说,他逗皇上开心,不是扮小丑,不是嘻唰唰,而是很严肃、很庄重的。
弄臣如此糊弄皇上,忠臣不能不出面了。陆贽,这位响当当的国之忠臣,就给皇上上折子了:“裴延龄横征暴敛,诡计多端,简直就是尧时的共工、鲁国的少正卯。当年,赵高指鹿为马,到底还有一头鹿在,可是裴延龄却是无中生有、空口白舌。”陆贽上书动辄数千言,这回也没有客气,也是洋洋洒洒的,说得皇上都困了。显然,皇上仍然不悦,并“待延龄益厚”。估计陆贽怎么也想不通。
其实也没什么想不通的,既然你陆贽能看出裴延龄的花花肠子,难道皇上就看不出吗?皇上能把俩人都搁在身边,说明他们都是自己需要的人。孟尝君不舍鸡鸣狗盗之徒,因为关键时候是能用上的。现在国家缺钱了,你陆贽能给皇上弄来白花花的银子吗?你不能。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烦心,你陆贽能给皇上逗闷子吗?也不能。既然都不能,怎么就不让能做到的裴延龄存在呢?皇上都能容忍裴延龄,你陆贽为什么就不能容忍?
朝廷其实就如一场宴席,一桌的人,个个都像陆贽一般正直,不苟言笑,没有段子,这酒还怎么喝啊?裴延龄能变着法儿哄皇上高兴,让皇上多喝几杯,有什么不好?
陆贽没有给自己换脑子,皇上只好给他换了位子,把他从宰相的岗位上拿下来,贬为忠州别驾。裴延龄最后得以善终,死在工作岗位(户部尚书)上。裴延龄死了,同僚和百姓都放鞭炮庆贺。只有一个人郁闷不已,那就是皇上:没了裴延龄,以后这酒可怎么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