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读书人为什么都想当状元不是官胜似官
发表于:2024-02-18 10:38:21
来源:蜜蜂资讯
古代读书人为什么都想当状元?不是官胜似官!
古代官员的身份,由三种因素构成。一则曰爵位,二则曰出身,三则曰品级。
能赶上乱世,跟对老板,混个开国元勋,弄个世袭罔替与国同休的爵位,实在太难了。所以大部分人的官场生涯,都是处于第二种和第三种状态。
隋唐以前,凭着出身名门,就可以在官场上浑水摸鱼。从宋朝开始,出身就有了新的含义,简单来说,就是文武两途,或者凭着一身武功效命沙场凭军功得一官半职,或者考科举金榜题名。
秀才已经如此了得,能进一步中举,那就更了不得了。县域重大活动,举人肯定都是县太爷的座上宾,中央和省里来人,举人也出面陪同。如果愿意,在县里当个主簿典吏教谕,大小就算是个官了,个别有门路的,还可能被放一任县令,以后升个知府道台。
当然,举人的官场发展有瓶颈,有考试能力的人们,还要进京赶考,碰碰运气,运气好中个进士,那可就是祖坟冒青烟了。不信看看现在各地的县志,只要能中进士的,无不入册名垂青史。进士出身,或者同进士出身,就等于光明正大领到一张官场入场券,最小给个七品知县,以后没有大灾大难,在退休之前混个三四品副部级基本上没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