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资讯

当前位置: 主页 >> 资讯 >> 电教设备

口腔溃疡是怎么引起口腔溃疡如何根治口腔溃

发表于:2024-02-18 16:51:32 来源:蜜蜂资讯

口腔溃疡是怎么引起,口腔溃疡如何根治,口腔溃疡的中医辨治方法探析

口腔溃疡是当前我国常见的口腔症状,具有病程时间长、复发率较高的特点。口腔溃疡在中医学上归于口疮或口糜这一范畴,其虽产生于患者口部,但却与脏腑联系较多。由于口腔溃疡位于患者口腔这一特殊位置,日常对患者的生理、心理均有较强的不利影响。同时,随着中医学的发展,世界各国、各地区都在对中医辨治方法进行研究。基于此,我们选择实习医院40例口腔溃疡患者进行中医辨治方法探析。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择所在实习医院于2016年8月-2017年8月接诊的40例口腔溃疡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择我地区其它医院采取西医治疗的40例口腔溃疡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研究组包括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7例,患者的年龄为16-73岁不等,平均年龄为(39.92±6.02)岁;对照组包括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8例,患者的年龄为17-72岁不等,平均年龄为(39.65±5.97)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的比较上未出现统计学差异,可以开展对比研究(P>0.05)。1.2 方法

研究组根据患者的实际症状进行中医辨治,并采取相应的中药治疗。对照组采取甲硝唑和维生素C进行治疗。对照组主要方法为:嘱患者口服甲硝唑,每次剂量0.4-0.6g,一日三次。联合使用维生素C进行治疗,每次0.1-0.2g,一次三次。研究组采取中医辨证治疗方法,主要内容为:

(1)脾胃积热。此类患者口舌往往多处糜疮,疮口红肿,疼痛难耐,偶伴口臭等,常发口渴,尿黄便干,其舌红可见苔黄。针对脾胃积热可采取清胃降火,清泻脾热的方法进行治疗,具体药方为山栀12g,黄芩10g,连翘10g,大黄10g,黄连10g,竹叶10g,薄荷6g,芒硝2g,加入500ml清水煎服,每日一剂;

(2)脾肾阳虚。此类患者口舌生疮,疮面发白,边缘不红,口疮少而难愈,常发四肢不温,口干口渴,大便稀溏,脉象较弱。针对脾肾阳虚应采取温补脾肾的方法,具体药方为制附片12g,肉桂5g,熟地20g,山茱萸12g,丹皮12g,山药20g,茯苓10g,苍术10g,加入500ml清水煎服,每日一剂。

(3)脾胃虚弱。此类患者往往口疮反复发作,疮口发淡且内凹,常伴有疲惫气短,食欲不振,四肢不温,大便稀溏以及脉象较弱等。针对脾胃虚弱应当采取补益脾胃,清化湿症的方法,具体药方为黄芪20g,藿香15g,白术15g,党参15g,当归12g,陈皮12g,茯苓10g,柴胡5g,升麻5g,加500ml清水煎服,每日一剂;

(4)血虚阴亏。此类患者多为女性,见于月经前后,患者往往五心烦热、口舌干燥、舌淡苔白、脉象无力。针对血虚阴亏应当采取养血益阴、潜降虚火的治疗方法,具体药方为当归15g,白芍15g,生地15g,淡竹叶12g,茯苓12g,丹皮10g,山栀10g,柴胡10g,麦冬10g,五味子8g,玄参8g,加500ml煎服,每日一剂。1.3 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的观察指标为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效果包括显效、有效和无效。显效的判定依据为:患者口腔溃疡消失,有关症状、体征消失;有效的判定依据为:患者口腔溃疡明显减轻,有关症状、体征显著减轻;无效的判定为:患者患者口腔溃疡无明显变化,有关症状、体征无明显变化。治疗有效率判定为显效和有效。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软件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差异性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检验,P<0.05差异显著,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60.00%,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5.00%,采取中医辨治的研究组在治疗效果上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口腔溃疡主要症状为自发疼痛和激惹疼痛,次要症状为心烦失眠,口热口干,尿黄便干以及大便粘滞等。望诊可见患者口腔粘膜溃疡局部红肿,溃疡表面渗出或有假膜形成,病灶边缘较为整齐,形状大小不一。口腔溃疡可发于任何年龄段患者当中,对患者饮食、言语等影响较大,并且复发率一直较高,采取西医治疗方法常有患者效果不佳。因此,对口腔溃疡进行中医辨治具有较为积极的现实意义。中医学理论提到:“脾开窍于口,心开窍于舌,肾脉连咽系舌本,两颊与齿龈属胃与大肠,任脉、督脉均上络口腔唇舌”,这也直接说明了口腔溃疡与人体脏腑关系密切,治疗口疮要分虚实,辨脏腑,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才能取得较好疗效。本次研究采取中医辨治方法治疗口腔溃疡,在临床见证上大致分为脾胃积热、脾肾阳虚、脾胃虚弱和血虚阴亏四类患者,对症治疗,取得了95.00%的治療有效率并明显优于常规西医治疗(P<0.05)。综上,口腔溃疡与脏腑关系密切,对口腔溃疡的中医辨治方法进行探析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并能够提升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崔珊珊.复发性口腔溃疡中医辨证分型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5,11(19):48-50.林智勇,刘新迎,李其玉.复发性口腔溃疡中医证型与免疫状态研究[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6,32(6):519-520.

文章来源:特别健康·下半月

本文目录

1 甘草泻心汤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58例2 口腔溃疡的中医疗法3 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中医辨证治疗4 中医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1例5 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中医中药治疗6 甘草泻心汤在口腔溃疡患儿治疗中的应用有效性观察7 口腔溃疡试试三豆饮甘草泻心汤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58例目的:观察甘草泻心汤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临床疗效。方法:收治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58例,采用甘草泻心汤加减治疗,疗效评价根据《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结果:应用甘草泻心汤治疗58例,显效45例,有效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3.10%。结论:甘草泻心汤可有效地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关键词 复发性口腔溃疡 甘草泻心汤 中医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以口腔黏膜各部位反复发生的溃疡为特征,病因不明,但无传染性。溃疡发作轻者数个月1次,重者连续发作,此起彼伏,无间歇期,妨碍饮食及言语,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复发性口腔溃疡反复发作,多由脾气虚损,上渍口舌,而致口疮,临床上选用甘草泻心汤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58例,治疗效果满意,现将资料总结如下。资料与方法本组患者58例,男30例,女28例;年龄18~65岁;病程1~7年。全部病例均表现为反复发作口腔溃疡,轻者每1~2个月发作1次,重者每周发作。发作时舌边、两颊黏膜多处出现细小斑点或浅溃疡,触痛明显。方法:58例患者均采用甘草泻心汤加减治疗。炙甘草12g,干姜5g,半夏、黄芩、党参各9g,川连6g,大枣6枚,2剂。日1剂,水煎服2次,早晚各1次。连续观察7~21天。疗效判断标准[1]:①显效:溃疡面直径<1cm,用药7天内愈合,或直径>1cm的创面,7~15天痊愈,水肿、充血、疼痛等症状消失;②有效:溃疡面直径<1cm,用药7~15天愈合,或直径>1cm的创面,愈合1/2,水肿、充血、疼痛明显减轻;③无效:用药后15天,上述症状未减轻,创面不愈合。结 果疗效评价:观察病例治疗58例,显效45例,有效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3.10%。例1:患者,男,46岁,反复发作口腔溃疡2年,在某医院确诊为复发性口腔溃疡,经外用药物后,仍反复发作。此次发作2天就诊,可见其两颊内4处0.7cm左右的溃疡,平素纳差,舌红,苔黄少津,脉弦细,据其脉症,中医诊断:口疮,辨证为“脾虚湿热”采用甘草泻心汤原方,方用:炙甘草12g,干姜5g,半夏、黄芩、党参各9g,川连6g,大枣6枚,2剂。日1剂,水煎服2次,早晚各1次。服5剂后口腔已基本愈合,再服3剂后溃疡面痊愈,随访半年未再复发。讨 论复发性口腔溃疡属中医“口疮”、“口疡”范畴。复发性口腔溃疡是口腔黏膜病种的常见病症,至今病因未明,其发病因素可能有遗传因素,细菌、病毒感染,免疫功能失调以及微循环障碍等[2]。当患者精神紧张、情绪波动、睡眠状况不佳、内分泌失调、免疫功能下降以及缺乏微量元素锌、铁、叶酸、维生素B12等情况下最易复发[3],还有的认为口腔溃疡与肾虚有关等等,总之目前口腔溃疡的治疗方法很多,但还没有一种方法是对所有口腔溃疡患者都有效的。口疮虽生于口,但与内脏有密切关系。《金匮要略》称之为“狐惑病”[4]。中医认为,饮食不节,饮酒过多或嗜食辛辣,或情志过极,郁而化火,或劳倦过度,损伤脾胃等均可致病。《丹溪心法·口齿》篇曰:“口疮服凉药不愈者,因中焦土虚,且不能食,相火冲上无制。”指出脾气虚弱与口疮有密切联系”。《圣济总录》也写道:“口疮者心脾有热,气冲上焦,熏发口舌故作疮也。”“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心开窍于舌”,足太阴脾经连舌本散舌下,故口疮的发生与心脾关系极为密切。而复发性口腔溃疡多具有复发性、周期性、自限性及临床表现(“黄、红、凹、痛”)的特点。中医则认为复发性口腔溃疡反复发作,久病伤脾,脾气虚损,上渍口舌,而致口疮;或郁久化热,湿热上蒸,亦可致口疮。更有甚者,脾气虚极,伤及脾阳,寒湿生热,上渍于口,而致口疮。其主要病机是脾气虚损,湿热内生,上渍口舌而生疮。病机关键乃是“脾虚湿热”,与饮食劳倦,体质状况有关。因此,治疗上选用甘草泻心汤以补虚和中,清热而不伤正,胃气得复则口疮自愈。甘草泻心汤出自《金匮要略》,用以治疗“狐惑病”,阴部蚀烂溃疡名目“狐”,咽喉糜烂、声音嘶哑名曰“惑”。方中甘草以补中益脾胃,使脾胃之气复职,既生化气血,又主持其功能。黄连、黄芩清热燥湿,使脾胃不为湿热所肆虐。半夏、干姜以宣畅中焦气机,使湿热之邪无内居之机。人参、大枣以补中益气,与甘草相用,以治病扶正驱邪,正气得复,不为邪虐,然则诸症罢,诸药相合,以达苦寒泻邪而不峻,辛温温通而不散正气,甘药补而有序以和中固本。参考文献1 中华医学会,口腔黏膜病专业委员会.复发性12腔溃疡诊断及疗效评价试行标准[S].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01,3:209.2 陈正英,楚婷.民族地区社区老年人健康教育状况调查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12):65-66.3 潘孟昭.护理学导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18.4 范永生.金匮要略.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63-65.

来源: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口腔溃疡的中医疗法

不少人都得过口腔溃疡,也肯定知道它的滋味,吃饭的时候疼,说话的时候也疼,有时想笑笑,嘴稍微一动就变成了哭。口腔溃疡到底是怎么回事?怎么预防和治疗才有效呢?  小小溃疡 病因大不同口腔溃疡容易反复发作,所以又叫作复发性口腔溃疡、复发性口疮,是口腔黏膜疾病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种疾病,在患普通感冒、消化不良、精神紧张、郁闷不乐等情况时,均能偶然引起该病的发生。多见于唇、颊、舌缘等,在口腔黏膜的任何部位也都可能出现,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10至30岁之间,临床上,女性患者较多见。复发性口腔溃疡具有周期性、自限性等特点,所以对患者的生活影响很大。中药治疗该病,效果比较突出。口腔溃疡的特点是溃疡和疼痛,《黄帝内经》说:“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火)”,所以,口腔溃疡的病理上与火相关。而火又有实火和虚火之分,实火的口腔溃疡疼痛较重,颜色也比较深,多呈现出红色或暗红色,虚火的口腔溃疡疼痛相对较轻,颜色也相对较淡。从脏腑来看,有心火、脾火、胃火之分;此外,也有一些病人为肾阳亏虚、虚火上浮的口腔溃疡,常表现为上热下寒的症候。属于心火的口腔溃疡常在舌面或舌尖,可伴有小便短赤,疼痛较剧,可以使用导赤散加连翘、防风。脾火则常同时伴有湿热,所以有口腔黏腻、舌苔黄腻,可以选用泻黄散加减治疗。还有脾虚阴火上升出现的口腔溃疡,常伴有疲乏无力、溃疡面淡红、疼痛不剧、纳差食少,可以选用四君子汤(党参、茯苓、白术、甘草)加味治疗;胃火则常伴有阴虚,表现为舌红口干,通常用清胃散或玉女煎加减治疗。  对症下药 内服兼外用案例一:男性中年患者,口腔溃疡10余年来反复发作,每次持续10多天不等,疼痛较剧,进食及饮水均疼痛,形体壮实,口黏口干,证属脾湿郁热,予以泻黄散加味:藿香、炒栀子、生石膏、防风、生甘草、连翘、滑石、佩兰,5剂即痊愈。案例二:年轻女性患者,口腔溃疡反复发作3年,口干喜饮,溃疡常在舌上,有时也在两颊,牙龈肿痛,舌红苔偏少,证属胃火,予以清胃散加味:升麻、黄连、当归、生地黄、丹皮、生石膏、连翘、防风、生甘草,一周痊愈。案例三:患者女性61岁,口腔溃疡反复发作10余年,溃疡面色淡,经久难愈,口干不喜饮,畏寒肢冷,面色苍白,动则汗出,易患感冒。证属脾肾阳虚、虚火上浮,予以四逆汤加味:党参、制附子、炮姜、黄芪、炒白术、防风、连翘、炙甘草,两周治愈。口腔溃疡的治疗,大多数中药疗效很好,但有少部分患者在痊愈后一段时间仍有复发的可能性,这是该部分病人的治疗难点。在口腔溃疡的中医药治疗过程中,还可以使用外用药如冰硼散、锡类散、青黛散等养阴生肌散,能促进溃疡的快速愈合,但主要还是依靠内服中药。  小贴士口腔溃疡的治疗常用方1.泻黄散:藿香15克、炒栀子10克、生石膏30克、防风10克、连翘15克、生甘草10克。2.清胃散:升麻6克、黄连6克、当归15克、生地黄15克、丹皮10克。3.玉女煎:生石膏30克、川牛膝15克、熟地黄15克、知母10克、麦冬10克。(药方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十四五规划全文下载

关键词分词工具

wejianzhan

我提供支付宝广告展示艾奇在线旗下实名制高返点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