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生活之瓷器鉴赏养性
老年生活之瓷器鉴赏养性
“盛世重收藏”是现今社会的一个真实写照。收藏的乐趣不只是为了增值,更是让人获得一种文化愉悦感。然而,在这真赝混杂的市场里,我们又如何识得真货呢?
古玩市场有很多卖仿古瓷器的,例如北京有名的潘家园旧货市场,有几排摊位卖的全是仿古瓷器。什么盘、碗、瓶、罐,“青花”、“粉彩”,应有尽有,一色新仿。这仿品中有些也是“做旧”的
。什么是“做旧”呢?比如瓷器,摊主用刷子往瓷罐上刷一种紫色的液体,液体中掺有腐蚀性的酸,一连刷过几只瓷罐,稍待片刻,液体会对瓷器表面产生轻微的腐蚀。这时,摊主从地上捡起一块脏兮兮的布,在瓷罐表面擦了起来,待将紫色涂层擦去以后,您就再也看不到新罐的崭新亮光,而显得陈旧许多。接着,摊主又摸起一块油石在罐子的底部迅速磨了起来,一经这般“磨”,罐底便很光滑了。他们这样做,目的就是想把新罐“做”得更像多年使用过的古瓷
。但是,真正的古代瓷器历经数百年的手摸、布擦、风化,瓷器表面原有的刺眼的光芒缓慢减退,变成了具有柔和的,如同珍珠般光泽的“宝光”。古玩行把这种光叫作“包浆”。而仿造的瓷器表面的旧相,只是降低了刺眼的亮度却不具备古代瓷器的“包浆”。这一点,在鉴赏瓷器当中是很重要的
。有“包浆”的老瓷器,用手抚摸表面时,会有一种滑润的感觉,如同触摸光润的美玉一般。相比之下,仿品表面手感发涩,甚至刮手,毫无滑润之感。再说罐底,老旧罐子的底足经过数百年在桌子上推来磨去,致使罐子底足与桌面接触的部分受到了摩擦,形成了宽窄不一的磨痕,与底足未磨到的地方颜色也不一样。而做旧的仿品却是将罐底的圈足统统磨得光滑一些而已,两者磨损的部位也截然不同。不过,做旧的方法多种多样,新技术也层出不穷,有许多做旧方法是收藏者难以想象得到的。
一般集中销售的摊主并不否认他的货都是新的仿品,有时他还会向你介绍说:“这是仿干隆的,这是仿康熙的,看这底部还有官款……”等等。这样一来,哪里还劳您去鉴别,他都一五一十地告诉您啦。而且价格也不贵,仿品么,就是仿品,要的是仿品的价钱,还算公道。但是,问题就出在来买他们瓷器的人中,有不少都是古董贩子
,他们一次买好多件,行话叫“上货”,卖方价格就会给得更便宜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