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的楚灭鲁之战是怎么回事最后是什么
战国时期的楚灭鲁之战是怎么回事?最后是什么结果
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二十二年),周威烈王册封三晋为诸侯,公元前386年(周安王十六年),田和列为诸侯,七雄格局正式形成。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这篇文章,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周王室名义上还是天子,但已名存实亡。诸侯国互相攻伐,战争不断。三家分晋后,赵国、魏国、韩国跻身强国之列,又有田氏代齐,战国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分别是:秦国、楚国、齐国、燕国、赵国、魏国、韩国。除战国七雄外,还有越国、巴国、蜀国、宋国、中山国、鲁国等大国。小国尚有郑国、卫国、滕国、邹国、费国等,但其实力与影响力皆远远不及战国七雄,只能在强国的夹缝中生存,且最终均为七雄所灭。
其中,就本文所要说的鲁国,虽然非常靠近齐国这一诸侯国。但是,实际上,鲁国是被楚国所消灭的。在战国后期,位于楚国西边的秦国,不断蚕食楚国的疆域。一定程度上,为了弥补这一损失,增强实力来继续和秦国相抗衡,楚国将扩张的方向放到了东边。在战国中期,楚国吞并了越国。而到了战国后期,楚国更是将鲁国纳入到自己的疆域范围内。而这,无疑有助于楚国继续和秦国相抗衡。
一
对此,《史记》中记载:春申君为楚相四年,秦破赵之长平军四十余万。五年,围邯郸。邯郸告急于楚,楚使春申君将兵往救之,秦兵亦去,春申君归。春申君相楚八年,为楚北伐灭鲁,以荀卿为兰陵令。当是时,楚复彊。
在消灭鲁国前后,春申君黄歇还曾率军支援赵国,参加了邯郸之战。在邯郸之战中,魏国、楚国、赵国三国的联军重创了秦国大军。而这,在一定程度推迟了秦国一统天下的时间,并且为楚国、魏国、赵国等诸侯国休养生息提供了有利的时机。对于楚国来说,在这一段时间还顺势消灭了鲁国,从而将自己的疆域扩张到今山东省,也即和齐国直接接壤了。因此,在《史记》的作者司马迁看来,此时的楚国可谓恢复了实力,从而得以继续抗衡秦国,也即坚持到了秦灭六国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