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资讯

当前位置: 主页 >> 资讯 >> 蓝莓

隋唐两朝为何执着于征讨高句丽呢

发表于:2024-04-01 10:03:50 来源:蜜蜂资讯

隋唐两朝为何执着于征讨高句丽呢?

现今的朝鲜半岛上的两个国家,原本是一个完整统一的国家,并作为我国的附属国称臣了好多年,这一切还要从隋朝时期说起。

高句丽,亦作“高句骊”、“句丽”、“句骊”,又叫高氏高丽,是公元前一世纪至公元七世纪,在我国东北地区和朝鲜半岛存在的一个民族政权, 与百济,新罗,合称朝鲜的三国时代。

唐初贞观末期,东突厥基本被消灭了,四夷威服,然而在李世民眼里,高句丽仍是一个心腹之患,随时危及大唐的国家安全。他决定要接替隋炀帝,狠狠地收拾一下危害东北的高句丽,“为中国报子弟之仇”。

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朝鲜半岛东南部的新罗,派遣使者到长安,状告位居半岛西南的邻居百济,非法攻占了它们四十余座城池,同时提醒唐太宗,称百济密谋与高句丽联手,企图断绝唐朝的海上通道。唐太宗李世民先礼后兵,他派人前往高句丽,劝说其停止侵略新罗的战事,结果,竟然遭到高句丽当权者的一口回绝。太宗震怒了,当下决定,发兵东征高句丽。

公元644年冬,唐太宗诏命刑部尚书张亮为平壤道行军大总管,太子詹事、左卫率李绩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率水陆大军分道进击高丽。翌年二月,李世民率六军从洛阳出发,御驾亲征。张亮率水军渡海袭占卑沙城(今属大连金州区);李绩军攻克辽东重镇辽东城(今属辽阳市),歼敌伤敌两万余人。六月,唐军进至安市城(今属辽宁海城东)。高句丽北部军都督高延寿、高惠真,率15万大军前来救援,被唐军打得一败涂地,残存者悉数归降。消息传到其国内,高句丽全国陷入恐慌之中。

太宗意欲一举拿下高句丽,再度集结,开始围攻安市城(今属辽宁鞍山),未果。加之时近深秋,草枯水冻,士马难以久留,唐太宗被迫于九月十八日班师还朝,没有达到征占高丽的预期目的。

此后,唐太宗听取群臣的建议,对高句丽采取偏师骚扰策略。公元647年,太宗命牛进达和李绩率军从水陆两路进扰高丽,高句丽王遣其子高任武入唐谢罪;648年,太宗派右武卫大将军薛万彻率3万大军乘楼船渡海,入鸭绿水,于泊灼城(今属辽宁丹东)大败高丽军;655年,因高丽与百济、靺鞨联兵入侵新罗,新罗王金春秋遣使向唐求救,高宗命营州都督程名振和左卫中郎将苏定方率兵攻击高丽;658年,程名振攻克高丽赤烽镇(约在今辽宁海城境),斩首3000级;659年,唐右领军中郎将薛仁贵在横山(今属辽宁辽阳),大败高丽军。公元660年,唐灭百济,高句丽失去盟国,陷入孤立境地。

唐高宗李治继位后,更是将最后消灭高句丽提上了日程。公元666年,高句丽内乱,泉盖苏文死后,世子男生代为莫离支(相当于丞相),但为二弟男建所逼,降唐。唐高宗借此机会,以李绩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统帅诸军,分道合击高句丽。公元668年春夏,各路唐军推进至鸭绿江畔,高句丽各城守军或逃或降。唐军进至平壤城下,九月十二日,高句丽僧信诚打开城门,唐军冲进城中,俘男建,高句丽亡国。

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唐太宗曾对左右大臣讲:“今天下大定,唯辽东未宾,后嗣因士马盛强,谋臣导以征讨,丧乱方始,朕故自取之,不遗后世忧也。”“不遗后世忧”,正是隋唐两朝相继征伐高句丽的根本原因所在。从某种程度上讲,没有制服高句丽的战争,就不会有后来的万邦归顺、大唐盛世。

昆明中国国际旅行社官网

昆明国旅

昆明中国国际旅行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