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农抑商的时代背景下为何唐代政府要干预
在重农抑商的时代背景下,为何唐代政府要干预商品经济?
“商品经济”指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包括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在中国古代的封建王朝,统治者们大多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并不重视商品经济的发展。那么为什么唐朝时期朝廷会干预商品经济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商品经济”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出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但是无论怎么变化,对于统治者来说,“商品经济”是作为补充和协调社会经济的重要工具。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离不开“商品经济”,“商品经济”是古代封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稳定封建社会政权的基础条件。
“商品经济”的发展不仅仅只是依赖与不断发展的生产力水平,同时还需要依靠政府的经济管理政策及制度。纵观历史发展,政府作为国家的统治行政系统,作为社会的管理者,承担了稳定社会安定以及调节社会平衡的重要功能,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年代,政府对社会经济发展进行干预的情况时有发生。
特别是政府为了稳定农业经济的发展,维护小农经济的稳定,政府对“商品经济”的干预这种情况就从来没有间断过,由政府决定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方向与水平。
政府干预“商品经济”相当于是现代社会的宏观调控,是政府对中国的整个国民经济进行总体的调控和管理。但是,在中国的封建社会之中,政府对“商品经济”的干预实际上是对“商品经济”的限制与控制。
唐朝政府为了加强对商业经济的经营与管理,唐朝政府干预商业贸易,大致分为三种管理与经营。国家垄断专营的直接销售贸易,实行常平制的屯积贸易,带有国家强制掠夺性的交易市场,通过这三种形式,唐朝政府对“商品经济”进行干预的手段。
三、唐朝政府对商品经济的政策干预与导向
唐朝政府干预“商品经济”维护小农生产。小农经济是封建君主专制的长期存在的一种经济体制,是封建主义制度政权长存的基础保障。对小农生产进行干预是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重要经济政策。
随着土地和劳动力在市场上逐渐活跃,土地买卖和奴隶买卖成为贵族阶级对生产资料进行消费的主要方式,但是在“均田制度”之下,有很多地主和豪强等生产要素的大肆掠夺,与国家维护小农生产的初衷相背离,因此,政府不得不对这种生产要素进行限制和干预。
唐朝政府对“崇俭抑奢”消费的倡导。唐朝政府在倡导消费观念和消费理念上花的功夫那是不遗余力的进行约束,“崇俭抑奢”作为一种优良的中华文化传统以及积极的消费观念,从皇帝自身做起,这种观念被各个阶级所推崇。
纵观唐朝整个时期,唐朝的消费观是在不断的变化,唐朝前期,为了恢复经济发展,唐朝政府提倡“崇俭”的消费观念,到了唐朝的中后期,经历了贞观之治之后,唐朝倡导“抑奢”的消费观念,这种消费观念的转变,是根据当时的社会经济环境或者是其它因素决定的,唐朝政府对消费干预的政策是顺应时代潮流而进行的改变。
四、结束语
唐朝是封建社会经济发展的高峰时期,政府对“商品经济”的干预主要体现在对商人和商业生产等硬性的规定之上,主要以行政命令或者行政政策为主,政府以管理者的身份统治者经济活动,在唐初期,这种干预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小农经济,对民间的“商品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鼓励作用,但是,到了唐朝后期,政府的干预发生了转变,商业受到了很大的重视,政府开始以经营者的身份参与其中,政府对民间商品的经济干预变的要小很多。
纵观唐朝“商品经济”的发展史,特别是在封建专制主义制度之下,政府对“商品经济”的干预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小农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保障了国家的政权稳定,在整个历史的变迁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 上一篇:2023年闰二月清明是不是不吉利
- 下一篇:探索曹魏的战略和政治经济情况是如何发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