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讽谋反案时曹丕为什么没有先禀告曹操呢
魏讽谋反案时,曹丕为什么没有先禀告曹操呢?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对曹魏来说是个多事之秋。襄阳、樊城被关羽围困,曹操本人领兵与刘备在汉中交战,几乎处处战事不利。曹操派出了于禁、庞德领兵解樊城之围,结果被关羽击败,于禁被俘虏,庞德战死。汉中这边战事胶着,曹操也失败了。这时候,在曹魏内部同时也出现了不和谐的声音,酝酿着一股反对势力,其中以魏讽为代表。建安二十四年九月,在邺城发生了魏讽谋反案,处理此案的是曹魏太子曹丕,此案牵连数十人。然而曹操在当年十月才回军洛阳。这说明曹丕在处置魏讽谋反案的时候,是先斩后奏。那么,魏讽谋反案,曹丕为什么要先处置再报告曹操呢?
曹丕
二、曹丕当时为魏太子、武官中郎将,有权先斩后奏
建安十六年(211年)曹丕已经是武官中郎将、副丞相。建安二十二年,又被立为魏太子。曹操在外出征时,曹丕作为后方大本营的留守,有权力处置突发事件。而且,魏讽案应该牵连比较广,曹丕快刀斩乱麻,断绝一些观望人员的念想。
三、先斩后奏,避免影响前方战局
在魏讽案的前一年,许昌曾经发生了耿纪谋反案。据《三国志》记载:“建安二十三年春正月甲子,纪同丞相司直韦晃、汉太医令吉本等起兵谋诛曹公,攻许,烧丞相长史王必营。必等收纪、晃等,将斩之,纪呼公名曰:"恨吾不自生意,竟为群儿所误耳!"夷三族。曹操也趁机对官员队伍进行了重新洗牌。作为太子的曹丕也从该事件中学到了不少经验。
曹丕处理魏讽谋反案时,曹操正在前方打仗。如果,曹丕将魏讽谋反案上报曹丕如何处理,势必影响前方战局。本身,曹操在汉中军事上失利了;樊城那边被关羽打得抬不起头,只有去联络孙权,两面夹击了。当然了,从曹丕后面的作为来看,处理这么一件重大的谋反案,应该有谋士为曹丕出谋划策。总而言之,魏讽谋反案,曹丕先斩后奏主要是基于以上3个原因。
- 上一篇:隋朝第一名将最后因何而死
- 下一篇:为什么对冯道的评价两极分化那么严重他是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