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资讯

当前位置: 主页 >> 资讯 >> 冷裱机

宋朝科学家沈括是怎么研究声学共振的

发表于:2024-04-01 10:08:09 来源:蜜蜂资讯

宋朝科学家沈括是怎么研究声学共振的?

想知道宋朝科学家沈括是怎么研究声学共振的吗?其实我国古代很早就对共振现象有记述,接下来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公元前3世纪—4世纪的《庄子》一书就记载了调瑟时发生的共振现象。这种基音与泛音共振现象的发现比西方早得多。

《墨子·备穴篇》还记述了共振现象的具体应用:在城墙根下每隔几米,挖一个坑,坑内埋置容量为70升—80升的陶瓮,瓮口蒙上皮革。若有敌人挖地道攻城,可以根据各陶瓮声响情况,确定敌人挖掘的位置和方向。

沈括在《梦溪笔谈》中精心设计了一个声学共振实验。

沈括深通乐理懂音乐,曾经还写过几十首军歌,更难能可贵的是,他还善于举一反三,能够融会贯通,通过音乐现象和原理启发科学研究。

有一天,沈括和朋友们聚在一起喝茶聊天。

沈括又在不同的琴上进行实验,他把将纸人放置在另一个乐器上,当两者的发声频率出现相同时,弹动琴弦时,放在另一乐器相应声调位置上的纸人,便跳舞般地摆动着。

通过这个实验,沈括充分证明了一个道理:当一个发声体发生振动时,与之频率相同的发声体也会随之振动。沈括称这种现象为“应声”,现代物理学叫“共振”。

在西方,共振现象是由伽利略在17世纪首先描述的,沈括比他早了五六百年,虽然伽利略在对共振的分析更深入,但沈括在那么早的时代就对对声学现象作出研究,已经非常难得了。

昆明中国国际旅行社

昆明国旅

昆明国旅

昆明中国国际旅行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