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皇帝28年不上朝没有外戚专权也没有战
万历皇帝28年不上朝,没有外戚专权也没有战争失利吗?
你真的了解万历皇帝吗?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说起万历皇帝相信大部分人心中的第一反应都是杀了老师张居正,28年不上朝,为了立庶子而与大臣斗气等等之类的念头。诚然,明神宗万历确实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他真的有长达28年的怠政吗?
《明史·神宗本纪》记载,从万历十五年(1587年)开始,万历皇帝就已经向大臣们宣布了自己要“静摄”的想法,所谓“静摄”就是指不在朝堂上处理朝政,而是在自己生活的地方处理朝政(就是后宫)。另外,万历皇帝“静摄”之后在处理朝政上与“静摄”之前没有任何区别,灾民照救,官员照整(顿),河道照修,外交照旧。
所以说,万历皇帝虽然不上朝但照样办事儿,这个凭什么能当作怠政的理由呢?
第二和三就更是纯属扯淡,根据《明史》记载:
万历十五年四月,午,帝步祷于南郊,面谕大学士等曰:“天旱虽由朕不德,亦天下有司贪婪,剥害小民,以致上干天和,今后宜慎选有司。”
“万历十七年十一月癸卯,帝祀天于南郊。”
这块笔者说句公道话,万历皇帝后期确实没有次次都亲自去拜祭,原因是他也有难言之隐。现在很多所谓的“历史学家”都说万历皇帝是被酒色掏空了身子,但事实上从明定陵(万历皇帝墓)的万历尸骨复原图来看,万历皇帝明显有“长短腿”的痕迹。祭拜天地与祭拜祖宗都是大事情,万历皇帝跛着腿去明显不合适,所以这也是他常年不亲自前往祭拜的主要原因(这个是病,后天导致的)。
第四,万历皇帝中后期确实很少见大臣,包括内阁首辅,但也有他的难言之隐。首先是“国本之争”,万历皇帝尽管处置了很大一批朝臣,但依然受到了百官反对,哪怕是他放下身段去求百官也依然被反对。其次,万历皇帝不见大臣也是分情况的,他不见的都是些监察御史以及普通朝臣,这些人见他也都是为了些可有可无的事儿,所以不见也罢。但对于那些边关重臣比如说熊廷弼,万历皇帝是每次都会接见,而且对于他提的意见万历皇帝也是当天回复。
第五,这个就更扯淡了。首先,明朝是内阁制,说句难听话,哪怕没有皇帝,只有太监和内阁明朝的中央枢纽也不会乱(这也是明朝很多皇帝不管事儿的重要原因)。其次,万历皇帝确实将很多奏折都留中(不批示,不下发)了,但这些奏折基本上全部都是言官所写的,内容也全都是大同小异(让他上朝),你说这些奏折万历皇帝看他干嘛,反正对他没影响,对国家也没影响,看了也是浪费时间还不如不看(天知道有没有人趁机辱骂皇帝,毕竟就明朝来说这种事儿也是很正常的)。
第六,万历皇帝自不上朝开始就已经超过了30岁,而且他的启蒙老师是张居正,万历一朝那个文官能比张居正牛,所以万历根本没必要上什么讲席。就算要听军报与情报,万历照样有其他方式可以听。
综上所述,万历皇帝确实有很多怠政的举动,但从现实来看,这些怠政的举动并没有构成怠政的事实,所以说,万历皇帝怠政只是一种外表,从根本上来说,并不存在(没人专权,没人欺上瞒下,还没打败仗,我就搞不懂怎么能叫怠政)!
- 上一篇:孙策死后东吴就是个烫手山芋为何这么说
- 下一篇:武则天称帝改国号为什么武则天称帝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