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赵孝成王最终选择向秦国求和而不是和
发表于:2024-04-01 10:14:15
来源:蜜蜂资讯
为什么赵孝成王最终选择向秦国求和,而不是和别的国家联手对抗呢?
对赵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公元前260年农历七月,长平之战经过三个月的拉锯战,赵军被迫步步后撤至丹朱岭上的百里石长城防线,秦赵双方军队陷入僵持局面。而面对不利的战局,赵孝成王为何不向其他诸侯国求援,而是要单方面遣使向秦国求和呢?
当秦赵两军在长平之战中陷入僵持局面时,一个显著的问题便跃然浮出水面,那便是双方大军的粮食供应问题。在赵孝成王的最初判断中,长平战场距离秦国都城咸阳有500公里之远,而距离赵国都城邯郸却只有不到100公里。按照当时的运输能力和路况,远道而来的秦军是经不起长期对峙的,可事实却并非如此。对于每天堆积如山的粮食消耗,赵国却首先吃不消了。
秦国自从攻占了巴,蜀地区之后,便占据了天下的粮仓。况且秦国历来重视农业发展,是农耕大国,有着雄厚的粮食储备。而赵国人,却不善农事,更善于从事手工制造和商业,在和平时期手工业和商业固然可以带来巨大的利益,然而战争时期农业的发达更能体现优势。
相较于年轻的赵孝成王来说,年过六十,执掌秦国已达五十年的秦昭襄王的政治经验显然更加丰富。老谋深算的他立即用最高的礼仪接待了赵使,却久久不予和谈,致使和谈最终不了了之。他这种高超的“政治表演”彻底了麻痹了其他诸侯国,使赵国失去了所有的外援。(各国都有使节常驻秦国,大家认为秦赵已经和谈,都不愿此时出兵援赵,开罪秦国。)年轻的赵孝成王终于为自己草率的决定付出了代价,也预示了长平战场上赵国将士的最终命运。
- 上一篇:雍正皇帝为什么突然暴毙他真正的死因是什么
- 下一篇:贡菜除了涮火锅还怎么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