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容姬是谁晋朝第一美男潘安之妻生平简介
杨容姬是谁?晋朝第一美男潘安之妻生平简介
自杨容姬的父辈起,她家就居住在巩县。潘岳的祖父名潘瑾,曾为安平太守。他的父亲名潘芘,曾为琅邪内史;从父潘勖在汉献帝时为右丞,《册魏公九锡文》即出自其手笔。潘岳从小受到很好的文学熏陶,“总角辩惠,摛藻清艳”,被乡里称为“奇童”,长大以后更是高步一时。美姿仪,《晋书》本传载:“少时常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之者,皆连手萦绕,投之以果,遂满车而归。”
虽然长的美,但潘安并没有以此为资本拈花问柳,他对妻子杨氏用情专一,十分难得。
潘安12岁时,便与10岁的杨氏定亲,杨氏是晋代名儒杨肇的女儿。婚后,俩人共同生活20多年,夫妻情深。妻子不幸早亡后,潘安对她念念不忘,作了三首有名的《悼亡诗》来怀念妻子。因为他的诗,导致后世把悼亡诗也限制在了悼念妻子的范畴里。
潘安的悼亡诗中,名句也很多,像用比目鱼比喻夫妻情深,《悼亡诗一》中有一句“如彼游川鱼,比目中路析”,是说夫妻一人先去,像比目鱼的分离。安仁的三首悼亡诗都写得情真意切,李商隐说过“只有安仁能作诔,何曾宋玉解招魂”,赞扬的就是他的这三首诗。
唐朝诗人元稹对潘安的悼亡诗有个评价“潘安悼亡犹费词”,这评价相当确切,与苏轼的《江城子》相比,潘安的情没有那么刻骨铭心。不过,也不能全怨潘安,魏晋时期文风本就是铺垫、堆砌成风。
潘安的《怀旧赋》中这样写道:“余十二而获见于父友东武戴侯杨君。始见知名,遂申之以婚姻。”潘安十二岁与父亲的朋友、大儒、扬州刺史杨肇相见,被杨肇赏识,许以婚姻。后来杨氏早亡,潘安对杨氏感情至深,自此不再娶,并作《悼亡诗》怀念杨氏,开悼亡诗之先河,这之后悼亡诗的范畴仅限于悼亡妻子。《悼亡诗·一》中有一句“如彼游川鱼,比目中路析”,是说夫妻一人先去,像比目鱼的分崩离析。潘安的三首悼亡诗都写得情真意切,李商隐曾讲“只有安仁能作诔,何曾宋玉解招魂”,表扬的就是他的这三首诗。唐朝诗人元稹对潘安的悼亡诗有个评价“潘安悼亡犹费词”,这当然是妒忌潘安的才华,要知道魏晋时期文风是铺垫、堆砌成风的诗体还属于古体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