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0t理财资金窟窿超200亿四川信托遭6
最近,国内理财圈并不太平。
上周,闲蛋财经曾提及,因债市大幅回调,导致“浓眉大眼”的固收类银行理财产品出现净值为负的亏损情况,在圈内引发热议。(请戳《理财圈炸锅!银行理财也亏钱?近1月年化亏4.42%,投资人不干了》)
而银行理财那边的哗然尚未止,信托业又出现大雷:四川信托被曝出遭遇兑付危机,接连遭遇数百名投资人现场维权,逾期的资金窟窿可能超过200亿。
闲蛋财经注意到,在四川信托被曝出逾期之际,一家A股上市公司主动公告踩雷了相关产品,这也引发了外界对上市公司理财渠道的关注。
从最新的消息来看,四川信托方面已着手对相关问题进行处理,表态愿意承担责任,将通过变卖资产、引入战投等方式,力争一年内解决兑付问题。
1
四川信托爆雷
一上市公司理财资金踩雷超4000万
6月12日,一则有关于“四川信托多个资金池类产品已出现逾期”的消息引发行业热议。
彼时,据投资人在网上爆料,6月11日是四川信托几个信托计划的最后兑付日,但当晚投资者接到的却是无法兑付本息、产品无限期延期的通知。
涉及的无法兑付本息的产品包括申鑫74号、百福36号等,内部公告将无限期延期。
另有四川信托投资人表示,逾期的都是资金池项目,其他产品还包括芙蓉43号、申富129号、锦江69号等,都发生了逾期。
6月12日,据界面新闻报道,多名四川信托的投资人对其表示,“这些产品到期日都在5月29日,还有一些5月30日、31日的T0T类产品,到今天6月12日都正好是10个工作日,依旧没有兑付。”
6月15日,据北京商报报道称,其从多位投资人处确认了逾期产品的相关信息,包括前文所述的申富129号、锦江69号、申鑫74号等多个项目。
值得注意的是,在四川信托兑付危机进一步发酵后,6月15日晚间,A股上市杭锅股份(002534)公告称,公司于2019年12月购买了四川信托旗下信托产品进行投资理财,金额为5000万,期限6个月。2020年6月11日,四川信托兑付了公司购买的信托产品20%,即1000万元的本息1038.1万元,剩余4000万元本息未能如期兑付。
公告称,截至到2020年5月31日,杭锅股份资产总额96.65亿元,负债总额63.29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31.21亿元,货币资金为13.66亿元;此次逾期兑付的投资资金占货币资金的比例为3.66%。可能影响公司2020年财务业绩,但不影响公司正常经营活动的现金周转。
一般而言,信托公司项目出现兑付危机,可能会因为踩雷的某些上市公司的债务问题。此番遭遇了兑付危机的四川信托,到反过来让上市公司的理财资金踩雷了。
当然,上市公司理财“踩雷”并不是什么新鲜事,此前私募爆雷潮之际,就有多家上市公司被曝出理财资金踩雷,而通过信托理财踩雷的上市公司也有不少。
比如,此前逾期问题不断的安信信托,旗下董家渡金融城项目出现危机,万兴科技、强生控股两家公司的理财资金均踩雷。此外,还有ST丰华、信捷电气等多家上市公司因“踩雷”信托理财而造成损失。
2
多只“资金池”项目逾期
资金窟窿或超200亿
那么,此次四川信托兑付危机因何而起?其涉及的资金金额又有多大呢?
据北京商报报道称,四川信托此番一系列逾期项目,符合“资金池”类信托特征,没有直接披露的投资具体标的,只给出了多个投资方向。
而所谓“资金池”信托,是指资金运用方式为组合投资的信托产品业务,其特点是泛资金投向,多个大方向限定,没有直接披露的投资具体标的,由信托公司自主管理。
另据界面新闻报道,在6月12日下午,四川信托监事会主席孔维文在四川信托总部37楼接待了前来了解情况的部分投资者,并举行了小范围的沟通会。孔维文承认,四川信托的资金池业务目前遇到流动性问题,“目前出现的缺口在30-40亿”,正在考虑处置资产和引进战投。
孔维文还透露,“现在四川信托已被银监局(四川银保监局)贴身监管,每动一次章、每办一次事都要银监同意”。
不过,另有参与了当天沟通会的投资人表示,孔维文在会上称,四川信托已经没有一分钱,连总部所在的川信大厦都早已抵押出去,资金窟窿高达200多亿元,涉及近2000多个投资人。
之后的6月15日,据多家媒体报道称,数百名投资人来到四川信托总部进行“维权”,并参加了与公司高管的面谈,四川信托主要高管出席了面谈。
6月15日,四川信托高管现场答投资人
有高管对投资人表示,此次资金池项目风险暴露的重要原因之一是TOT(信托中的信托)产品停发。资金缺口目前无法回复具体数据,有待进一步评估后确定。
对于四川信托的TOT产品规模,有多位接近四川信托人士对媒体预估称,其TOT产品规模在200-300亿左右,但其中也有能如约兑付的。
有业内人士分析称,此番四川信托陷入兑付危机,主要导火索是“资金池”信托(TOT产品)出现问题。此类产品的风险在于,在资金池风险暴露之前,发行主体往往通过资金池来隐匿不良资产,使资金池信托成为隐性刚兑的手段。TOT产品往往被信托公司用作逾期项目的接盘工具,期限错配、底层资产不明确的流动性风险一直存在。
早在今年3月初,就有传闻称四川银保监局暂停了四川信托所有TOT类产品的备案与发行。而在传出暂停产品发行后不久,市场就曝出“四川信托即将被接管”的消息。
闲蛋财经此前曾提及,今年5月11日,坊间传闻“四川信托即将被接管,资金池业务全部停止,高管的个人护照全部上交”。
不过,四川信托随即在官网发布声明予以否认。
公开信息显示,四川信托注册于四川省成都市,是在原四川省信托投资公司、四川省建设信托投资公司基础上整顿重组并引入战投改制设立,于2010年11月开业,注册资本35亿元。目前,四川信托的第一大股东为四川宏达(集团)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32.04%,二股东中海信托持股30.25%、宏达股份持股22.16%。其中,宏达集团与宏达股份实际控制人均为自然人刘沧龙。
四川信托披露的2019年年报,截至2019年末,该公司管理资产规模为2334.76亿元,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3.23亿元,同比增长4.07%,净利润为5.21亿元,同比下滑30%。
值得注意的是,其年报显示,在自营资产中,去年年初不良率为4.82%,年末不良率升至22.21%。
3
四川信托表态一年内解决兑付问题
卖资产、卖股权、引入战投
闲蛋财经注意到,从最新报道的消息来看,对于项目逾期问题,四川信托高层给出了一些解决方案。
据自媒体“信托圈内人”的消息称,6月15日,四川信托召开了投资者招待会,四川信托董事长、总裁等主要高管出席了会议,四川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和四川省银保监局派遣代表参加了会议。本次到场投资者人数多达600人,创下了信托维权的记录!
投资者招待会现场
在会上,四川信托高层表态称,公司愿意承担责任,尽最大努力去解决投资者本息的问题,可能通过处理抵押物、变卖资产等方法筹集资金,公司经营层、管理层和股东争取在一年内解决相关问题。
在当天的会上,四川信托方面表示将通过以下几种方案筹集资金:
1、 变卖资产,主要是川信大厦;
2、 引入战略投资者,寻找有合作意向的机构;
3、 转让其持有的宏信证券公司的60%股份;
4、 由股东增加注册资本15亿,由现在的35亿增加到50亿
5、 催收底层资产,回笼资金。
6月15日,投资人沟通会会议纪要截图
不过,有媒体对上述筹集资金方式的难度产生了质疑。
据财联社报道称,四川信托准备转让其持有的宏信证券60.38%的股份,但据接近四川信托的人士对其表示,四川信托持有的宏信证券股份早已质押。
该报道同时提及,对于四川信托方面表态的“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有投资者反馈称,早在三月份,五粮液四川金控就曾与四川信托有过接触,一方面因为窟窿太大,另一方面四川信托实际控制人不愿放手,最终引战未果。
至于增资,该报道援引业内人士分析,四川信托股东较多,牵涉国有企业,而且股东之一的中铁八局已于5月29日在北京产权交易所发布招商公告,拟将持有四川信托股权全部转让,所以整个增资过程必然是漫长的。
4
写在最后
近些年(尤其是2018年P2P、私募雷潮之后),国内已有不少信托公司产品爆雷,如安信信托、中江信托(已更名为雪松信托)等等,均因旗下项目频繁踩雷而深陷兑付泥潭,涉及资金动辄上百亿。
从四川信托高层的表态来看,此次TOT项目停止引发的流动性问题,在其他信托公司也存在,甚至也可能出现资金链断裂的情况
不过,与P2P等不同的是,信托公司作为正规的持牌金融机构,起牌照本身就有着很大的价值,即便出现问题,也会有诸如雪松控股(接手中江信托)这样的“白衣骑士”出手相助,政府、监管等亦会积极周旋,相关投资人或多或少都能获得一个满意的解决方案。
有中江信托的例子在前,目前正在重组的中的安信信托亦是如此(上海电气、上海某本地银行等被传将入股安信信托),希望四川信托也能跨过这个坎,投资人安然下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