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资讯

当前位置: 主页 >> 资讯 >> 西藏马蓝

老师没教过生活常识教育的目的不是记住知识

发表于:2024-04-26 09:35:34 来源:蜜蜂资讯

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电脑的记忆已经远胜人脑,而且今天记忆的东西明天很可能就过时或者错误。Sora已经能够综合人类已有的知识来生成新的知识,其功能也远远地超过人脑。因此在未来,非创造性的智力劳动都会被人工智能取代。比如程序员、普通设计人员、修理工、机器操作等。而我们人类能做的,除了创造性劳动,就是一些个性的体力劳动。

在这样的大势面前,如果我们今天的学习仍然是记住知识,那么你记住的所有知识,不但毫无用处,而且还会成为累赘,因为你遇到事情大脑中的那些知识就会本能地跳出来不用思考就把事情解决掉了,而用存在过的知识解决问题却是人工智能的拿手好戏,根本用不着你去解决,而且你也无论从速度还是质量,都无法和人工智能相提并论,因此你就是无用之人。而如果你只知道一点皮毛,经过查找思考,新的东西就有可能创造出来,这才是人类需要的,因为人工智能无法创造出还没出现过的新东西。

当然要想到钱学森之问。我们创新能力不足,其实根子还在教育上。

我们的教育传统就是死背硬记,而且只记忆那些过去的所谓的经典,甚至有苏文熟,吃羊肉,苏文生,吃菜羹的说法。可悲的是时至今日,这样的教育仍然被视为国粹,而且有学校还要求学生背诵腐朽的《弟子规》,好像学生来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让老师讲课本让学生记住课本里的知识。

我外孙女在米国上小学,她们四年级前没有课本,老师除了教一些生活常识和社会常识,就是提出一些问题并引导孩子们讨论。比如让学生看一幅画,然后让每个人都说说你认为表现的是什么,你怎么想,为什么这么想,如果你来画,你会画什么样。不管学生说什么,老师都不会说对错,但有时会引导一下。这样学生人人都有兴趣而且很快乐,而且学生说出的话有时让老师都无法想象。因此我的外孙女特别喜欢去学校而不愿意待在家里。相反,咱们的孩子一听不去学校就高兴得跳。即使我们的大学,解决学生逃课也是一个世纪难题。一个学生不愿意没兴趣做的事,又怎么能做好,又哪来的主动探索和创新。

向大家推荐一部教育专著《学霸孩子养成记》,作者以培养女儿上北大的经验并结合中外教育理论,简明扼要阐述了教育孩子中遇到的许多问题。该书各网各书店均有售,有需要的可以去看看。

国外就医中介

美国会诊

安德森看病中介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