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资讯

当前位置: 主页 >> 资讯 >> 士多啤梨

知道却违背的生活常识作文教材内容城镇化让

发表于:2024-05-06 11:44:05 来源:蜜蜂资讯

这两天,一位支教长达11年的乡村教师侯长亮的建议“教材过于城市化,还凭什么让孩子去热爱自己的家乡”引起了网友的热议和共鸣。

侯长亮在建议中举例说,有一次上二年级的数学课,一个孩子就拿着课本问,滨河公园、游乐场是什么?那道题要调查班级同学最喜欢去哪里春游,分别有多少人数。他们单纯不懂,我挺尴尬,说(我们)这儿可能没有。

我发现教材、练习、试卷越来越城镇化。习题很多以“高楼、电脑、汽车、超市大商场、娱乐场所、博物馆……”为描述对象来出题,几乎没有把“田野、干农活、放牛、砍柴……”作为描述对象的。当然,我并不是说教材就完全以农村元素去写,确实(需要)孩子们了解城市的,比如高铁、动车、火车的区别;再比如城市说的一栋,是一个单元,一个单元又是几户,孩子们完全不懂,我就画简单的线形图,用什么东西摆一摆,跟他们解释一下。

作为一名长期扎根大城市城乡结合部,有着二十多年教龄的中学教师来说,我和侯老师有着同样的感受:教材中涉及农村生活的内容很少,有些学科几乎完全没有。这也不难理解,因为编写教材的人都生活在大城市,他们自己对农村生活可能也不太了解。

侯老师认为,教材缺少农村生活内容,不利于农村孩子的学习。而我认为,教材缺少农村生活内容,同样不利于城市孩子的学习。我在教学中就有明显感受。

首先,城市孩子五谷不分。他们认不到常吃的谷物,分不清小麦和稻谷,更不清楚它们的生长季节。比如在学八年级下册《大自然的语言》一课时,有一句谚语是“阿公阿婆,割麦插禾”。我问学生,“割麦插禾”是哪个季节,他们说不知道。

其次,城市学生认不到常见的植物,不了解各种常见花开放的季节。因此在他们的作文中,所有的花都开在春天,所有的花都是一样的外形姿态。

还有,城市学生不知道二十四个节气,更不知道这些节气拿来干嘛,即使勉强能把二十四节气背下来。更没听说过和农村相关的谚语、歇后语。因此,在学到这些相关知识时,即使老师花了很长时间讲解,学生也是一知半解。因为城市孩子缺少相应的知识储备和生活体验。

当然,也许有人认为城市孩子没必要知道这些,学了也没用。其实不然,城市孩子了解和接触一些基本的农村知识,一是可以帮助他更好地学习相关内容,增长见识;二是可以增加生活体验,丰富写作内容,免得作文乱编,违背生活常识;三是在高考和就业比较难的今天,农业大学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炎黄地理杂志社

体育视野杂志社

广东安全生产技术官网

中国物流与采购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