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生活常识的串词从两个谦辞说起
现如今,“分享”一词恐怕是最常用的词句之一了。各种会议的主持词或发言等;其它正规非正规场合的开场白,自我或别人情况介绍等;网络上的发布、转发贴文的前置词等,种种情况,不一而足,“分享”一词随处可见。其实无需拿什么词典之类的工具书说话,稍作动脑便可明了。分享,顾名思义:分(发)给×享用。可是如今,无论多高级别的讲座,讲者都常常是“把我的观点跟大家分享”,至于在极其广泛的网络文章前,无论是直发还是转发,“分享”基本已取代了“阅读”,最大的问题是,作者自己毫不客气地告诉大家“分享”。你的观点对于听者是一种”享受”,你觉得这话好听吗?
还有一个当下很常用的词是“聆听”。最常见的是高知们在高大上的PPT结束时,几乎百分之百地赫然用这四个大字:谢谢聆听。我不想帮助谁翻阅工具书去证明,那一个词一个词地纠结没有什么意义。如果借此机会能促动读者自己翻阅一下词典或百度,或许更有几分意义。
我只是感觉到,这错用的一两个词,问题绝不在这件事的本身上,当把这个现象揭开时,其实问题的严重性已经不言而喻了。因为,犯这种常识错误的,不仅仅那么广泛,而且更包括“高端”。这说明我们民族中”有文化”的人和精英阶层一道,都已经不读“书”了。我所以把书字加上引号,是因为书和书是不一样的。一个术业专攻的科研人员,你可以只读你的专业书籍(但是,看看杨振宁李政道等,国学知识一样的渊博),而除此之外的所有人,我们读书,首要的是包括文学常识在内的国学书籍。因为这不仅是工作需要,更是日常交流的精准性和民族文化传承的需要。可是,现在的读书人都读的什么书,天知地知!我是不相信我们国人每年平均读“几本”真正堪称为“书”的书的!不仅百姓如此!
我深切地感到,港澳台同胞,对国学文化的传承要远比大陆做得好,而他们跟西方的接触要远比我们密切且多。甚至日本韩国,对中华文化的引鉴,也超越了我们自己的传承。这毫无疑问地是学风问题,而学风问题则毫无疑问地是社会风气的组成部分!
我为我们今天只适用祖宗造的一部分字却不读祖宗的书而哀叹、惋惜、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