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总世界杯规则与激情
●王生
和朋友老柯看世界杯,他突然幽幽说了一句:“你看沙特队以2∶1爆大冷门赢了阿根廷队,吹越位靠的是人工智能的三维重建。未来是不是要人工智能统治球场了?未来的世界杯还有看头吗?”
终于听懂老柯的感慨到底是什么,阿根廷队名宿梅西在中路单刀推射破门的一个进球,因为队友给他传球前的一刹那,他先向前探出了身子,厘米级越过对方球员,被人工智能边裁判定越位。
老柯跟我继续讲着足球越位规则的发展史,一百多年来规则的五次大的变化,每一次变化都造成了足球打法的变化。我的注意力却一直逃离不开“人工智能判罚”这个词。
因为就是这天下午,我跟“人工智能”狠狠“打了一架”。事情是这样的。还是因为世界杯的缘故,我想把电视机顶盒从客厅搬到房间,于是修改了无线信号电力放大器(电力猫)的布线,新款号称人工智能的电力猫,足足折腾了我一个下午才完成小小一点布线,让我无比怀念旧款,有一个可以输入IP地址就能上的配置页面,免去让人工智能去猜我的意思又猜不对的痛苦。
以前人们会说,电脑最大的优点和缺点就是他会严格执行人的指令。在人工智能时代可不一定是这样了,它不需要人发出具体的指令,甚至还颇固执己见,人类说看不出哪里越位的时候,它拿出充足好的3D画面,让人心服口服。
有人制定规则,另外一些人执行规则。执行规则的人会把遇到的问题反馈给制定规则的人,相互磨合推动改进。现在有了人工智能,目前还是辅助执行,未来如果有一天让人工智能完整充当执行的角色,这种规则制定者和执行者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会变成什么样子?
老柯问我,以后会不会足球分离成为两个运动,一个有人工智能规则的,另一个讲究肉眼判断的,那样的话哪一个好看一些?
我想起最近在视频号抖音号里看到不少蹭着世界杯的热度,最近又被翻出来的足球史经典一幕。有一个流量噌噌蹿的类别,就是门将冲进对方前场甚至禁区射门进球的瞬间。说起来,他们蛮“二愣子”的。换位思考一下,一位兢兢业业的守门人,该发球发球,该扑球扑球,做好岗位本职工作多么重要,可是有的人他不哇,他冲对方禁区去射门去了。这一下射进了,绝然是帅——可是要是没进?
足球规则发展了一百多年,人们记住了无数激情瞬间。例如马拉多纳的著名进球“上帝之手”,又如荷兰国脚范巴斯滕1988年欧洲杯半决赛中他的激情铲射,对方后卫死死黏住他,他接球可射门的角度非常小,然而他接利用身位卡住对手后即躺倒,用脚背将球拍向球门的远角——别人铲射都是用脚尖捅射,他竟然能用脚背调好角度,堪称激情与技术精湛的结合。
乌拉圭国脚埃丁森・卡瓦尼有一封“写给9岁自己的信”,他写道:“怎么让一群6岁孩子在球场上充满激情,尽量取得更多的进球?答案是:比赛里最后一个进球的孩子将得到一个冰激凌作为奖励。那场比赛最后的比分大概是8∶1。”
卡瓦尼追求的这种简单而淳朴的激情,会因为裁判辅助技术的进步对规则的严谨就而丢失吗?
回到开头老柯的提问。世界杯本来就是按着一套既定规则来玩的比赛,未来不管规则执行得怎样严谨,足球最吸引人的也一定还得是激情,只要人类还有激情,世界杯就一定有看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