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资讯

当前位置: 主页 >> 资讯 >> 全国经济

旅顺隔音装修公司哪家好亚洲第一舰队为何在

发表于:2024-06-06 11:43:43 来源:蜜蜂资讯

文:许华

1888年12月17日,北洋水师于山东威海卫的刘公岛正式成立。这支近代化海军舰队,是清朝建立的四支近代海军中实力最强、规模最大的一支。但不到十年的时间,就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全军覆没。1894年7月25日,中日两国海军初次交锋的丰岛海战,拉开了甲午战争的大幕。此战为日本蓄意挑起,对中方而言,属于遭遇战。但战端既起,中国方面仍未积极周密应对,则为大谬。7月27日,丁汝昌率北洋海军主力出海寻找日本海军联合舰队。李鸿章给北洋海军的训令是“惟须相机进退,能保全坚船为妥”,主张北洋海军实行“保船制敌”的战略方针。以后,在朝廷的压力下,北洋海军虽多次出海,都只是敷衍了事。表面上奔波于威海卫、旅顺口、大同江一线,实际上不敢越出北纬37度线以南,更不敢前往日本舰队锚地隔音群岛;名义上是搜索日本舰队,实际上却是回避主力决战。黄海大海战后,北洋海军更是放弃争夺制海权,坐视日军部队在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的登陆,先后完成对旅顺口、威海卫两大海军基地的海陆合围,使战争的局势完全倒向了日本一方,最终导致了北洋海军的覆灭和中国的战败。

甲午战争时期,位于北洋海军旅顺基地的老蛎嘴炮台。1880-1885年,依旅顺口临海一侧山形地势,共筑9座海岸炮台,负责炮台设计建造的德国人汉纳根对老蛎嘴炮台的造法最为得意。(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甲午战争的失败,在战略层面上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历史教训。近代海军是应资本主义开拓世界市场之需求而生长的,与之相适应的军事战略历来都是以进攻为主。而中国建设和发展近代海军的初衷则是对海上入侵的被动防御,这与近代海军自身的历史使命相矛盾。西方资本主义列强是为了海外贸易和向海外扩张而积极建设和发展海军的,他们需要与进行全球贸易和开拓殖民地相适应的海军舰队,并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战略战术。所有资本主义海上强国对海权的运用都集中在海军战略上,这是以世界海洋为舞台,为整个国家发展战略目标服务的。清政府在起步建设近代海军时,只欲用海军于守疆土保和局,而不去积极谋求海权,不建立远洋进攻的能力和信心,更谈不到与之相适应的战略战术。

中国在甲午战争中奉行的消极防御战略,是同清政府的军事和国防战略直接相关联的。不可否认,在不断遭受海上外敌入侵的近代中国,海防是政府着力经营的重要事业。作为中国海军集大成者北洋水师的缔造者,李鸿章力主创办近代化的海军海防事业,源于他对时局的基本评估。在1874年的海防大讨论中,李鸿章指出:“洋人论势不论理,彼以兵势相压,我第欲以笔舌胜之,此必不得之数也⋯⋯历代备边,多在西北,其强弱之势,客主之形,皆适相埒,且犹有中外界限。今则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来往自如,麇集京师及各省腹地,阳托和好之名,阴怀吞噬之计。一国生事,诸国构煽,实为数千年未有之变局”。

李鸿章虽然看到了中国当时所面临的前所未有的险恶局势,但他对于国防战略的基本主张却是陆主海从。李鸿章认为:“敌从海道内犯,自须亟练水师。惟各国皆系岛国,以水为家,船炮精练已久,非中国所能骤及。中土陆多于水,仍以陆军为立国根基。若陆军训练得力,敌兵登岸后,尚可鏖战;炮台布置得法,敌船进口时,尚可拒守”。李鸿章在《筹议购船选将折》中指出:“况南北洋滨海数千里,口岸丛杂,势不能处处设防,非购置铁甲等船,练成数军,决胜海上,不足臻以战为守之妙。中国即不为穷兵海外之计,但期战守可恃,藩篱可固,亦必有铁甲船数只游弋大洋,始足以遮护南北各口,而建威销萌,为国家立不拔之基”。

李鸿章是清政府中实际主掌海军海防建设大权的重臣,纵观他二十年关于海军海防的思想与实践,我们可以看出,在“中土陆多于水,仍以陆军为立国根基”的国防战略指导下,其海军海防思想的基本要素是:

(1)陆主海从的海口防御和近海防御;(2)不穷兵海外的“建威销萌”;(3)强调海口要塞的岸台陆防御敌。李鸿章的海军海防思想,显然带有闭关自守年代以中央帝国自居、满足于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生存空间、不愿积极向海外发展的大陆民族温顺平和的心态,也反映出在重大的时代变化面前,中国政治家的落伍与无奈。

以李鸿章为代表,中国海军海防战略思想中所亟缺的,正是以舰队决战的方式争夺制海权的核心要素。这种消极防御的海军海防战略,曾经导致1884年中法战争中福建水师坐困于闽江,招致被法国舰队全歼的惨痛悲剧,也注定了北洋海军在甲午战争中全军覆灭的必然结局。

李鸿章在甲午战争中为北洋海军制定的作战指导原则是:

1.保全军舰;2.寻找战机袭击日军运兵船队;3.保护己方海上运输线的安全。在此,保全军舰仅用于保护己方的海上运兵线,这就必然使北洋海军本应具有的战略价值被大打折扣,使这支颇具规模的海上机动攻击力量充当运输护航队,最多也只能充当针对敌方运输船的突击队,而不能给敌方海军作战兵力以致命打击,自然难以在战争中获胜。

1886年,正红旗汉军都统善庆(左)、醇亲王奕譞(中)、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李鸿章(右)巡阅北洋水师时留影

海军是在海洋上履行战略使命的军种,其最强大的生命力来源于积极进取的海上军事战略。作为一个军种,海军就是“海洋上的野战军”,其最大的特色和本质就是进攻;即使是在防御作战当中,也应该寻求或创造一切可能的战机,去大胆实施积极的攻势作战行动。而任何一支奉行消极防御战略的海军,在战争中必然是只能落得被动挨打甚至彻底覆败的结局,甲午战争中的北洋海军正难逃这种下场。

缺乏以舰队决战的方式争夺以制海权为核心的正确战略指导,终于铸成北洋海军的败局。与此完全相反的是,日军大本营非常明确地将通过舰队海上决战而歼灭北洋海军列为日本海军的首要作战任务,其作战指导思想是积极的。这也正是李鸿章和中国军政当局所亟缺的一条。仅此一点,就充分显露出中日两国在海军战略暨海权运用方面明显的高下之分,其在战场上的后果则是必然的。

国际医疗服务中介费用多少

安德森医院服务中介电话

赴美就医签证通过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