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乳牛宝宝育儿奶公犊育肥和小母犊培育之
6月22日,在《奶公犊育肥和小母犊培育之荷兰传奇》的直播中,荷兰纽维德公司反刍产品销售经理王灏和北京东方联鸣研发部技术经理董银喜对荷兰奶公犊育肥、犊牛培育精要等内容进行了介绍。
在荷兰,约90%的荷斯坦的公犊牛用于奶公犊育肥。所谓的奶公犊育肥就是将以荷斯坦品种为主的公犊牛进行育肥,最终用于小牛肉的生产。
在过去的20多年期间,在牧场数量略微下降的形势下,育肥奶公犊的存栏量连年攀升,养殖专业化程度也不断提高:奶公犊育肥场的平均规模约750-800头,专业化程度在90%以上。
育肥奶公犊的分类及饲喂流程
荷兰的奶牛场通常不在本场内育肥,而是将2周龄左右的奶公犊卖给专业的育肥场。育肥奶公犊经屠宰产生的肉被称为小牛肉。
相比于普通牛肉,小牛肉口感嫩,蛋白质含量更高,且富含B族维生素、矿物质以及不饱和脂肪酸,因此具有较高的营养成分和食用价值。
根据不同的饲养标准可将小牛肉分为以下三种:小白牛肉、粉红小牛肉、粉红标准牛肉。
小白牛肉:因其犊牛在生产全程被饲喂代乳粉,因此又称乳饲小牛肉,除饲喂代乳粉外,生产过程中还会饲喂适当比例的开口料。育肥周期约为7个月,出栏重范围在260至280公斤;粉红小牛肉:犊牛在7至9周龄进行断奶,之后饲喂标准饲料,育肥周期约为8个月,出栏重范围在340至360公斤;粉红标准牛肉:犊牛也在7至9周龄进行断奶,之后饲喂标准饲料,育肥周期约为9至11个月,最多不能超过12个月,出栏重约为400公斤。
犊牛腹泻:发病机理
犊牛腹泻是降至过程中常见的疾病之一,腹泻犊牛身体消瘦、脱水、食欲不振、精神萎靡,严重影响其正常发育,严重时可致死亡,因此应当予以足够的重视。
腹泻的根本原因在于消化道主动或被动失去的水分增多而吸收的水分减少。发生腹泻说明水分与电解质的吸收与分泌不平衡。液体通常从血液经消化道分泌出去,然后经消化道的重吸收作用再次进入血液,当重吸收作用遭到破坏或分泌液体增多,就会发生腹泻。失水增多存在3种情况:
1.消化道主动分泌的水分增多,大量的分泌液造成腹泻,这种腹泻还会造成大量电解质的流失,例如肠毒素大肠杆菌造成的腹泻;
2.消化道内容物渗透压过高,导致大量水分从消化道渗出,例如吸收不良引起糖在肠道积聚导致腹泻;
3.由消化道黏膜损伤,产生炎性渗出,从而造成腹泻,例如隐孢子虫的子孢子在细胞表面形成带虫空泡,从而破坏小肠黏膜。吸收水分减少存在以下2这种情况:
破坏肠绒毛,从而影响消化道对水分以及其他营养物质的吸收功能,例如轮状病毒;在某些因素的刺激下,比如腹部着凉,消化道蠕动增加,减少食糜在消化道中的停留时间,从而减少水分吸收。
犊牛腹泻:对症的治疗措施
脱水:表现为皮肤弹性低、眼角下陷。按照略高于犊牛体重10%的重量进行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及时补水。补充6-10瓶500毫升规格的生理盐水。补液的原则在于先补晶体后补胶体,防止血液过于浓稠;先补盐类后补糖分,有利于维持血浆渗透压;见尿补钾,解决完酸中毒之后再补钾。瘤胃酸中毒:较为严重的表现卧地不起。采用口服12-36克小苏打的方法进行治疗。禁止使用阿托品或甲氧莨菪碱等降低肠道运动性的物质,防止使瘤胃酸中毒症状恶化。败血症:症状为卧地不起与体温升高。抗生素治疗的同时需要使用消炎药,缓解内毒素引起的炎性反应。
犊牛饲养管理
断奶前的饲养管理:牛奶是犊牛在早期的主要营养来源。犊牛在出生后的3周内应当快速提升每日的牛奶摄入量,在第21天达到10-12升,从而确保整个哺乳期的总牛奶摄入量达到550升;因为犊牛的瘤胃在第3周时已经具备一定的消化能力,所以之后不再增加每日的牛奶摄入量,如此既促进颗粒料的摄入量、进一步促进瘤胃发育,也为之后的断奶阶段做准备。
牛奶通过食管沟直接到达犊牛的皱胃,而水则直接进入瘤胃,与开食料一同促进犊牛早期的瘤胃发育。因此推荐在犊牛出生1天后提供清洁适温的饮用水,在第3天提供适口性强好、蛋白含量在22%以上的高端开食料。
断奶期间与断奶后的饲养管理:断奶阶段要循序渐进,至少持续1周,让犊牛逐步适应,避免出现断奶应激。断奶期间增加每日饮水供应至3次,从而弥补因减少牛奶摄入而产生的水分摄入减少,确保开食料摄入量与饮水的比例不低于1:4。为了维持犊牛断奶后的蛋白质摄入量,开食料的日摄入量不应低于1.5千克,并且在断奶后持续饲喂开食料15天以上,维持饲喂一致性,减少断奶应激。此外,更应避免应激的累加效应,断奶期间尽量避免转群、体尺测量等操作。适当的犊牛饲养密度也是维持犊牛健康的关键因素之一,尽量为犊牛提供运动场,降低肺炎的发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