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式装修卧室带柱子藏式密梁建筑
藏族的建筑形式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一种独特类型。藏式建筑的墙体以“干打垒”夯筑而成,中国的这种“干打垒”由秦至宋一直盛行。在西北和西南地区流传至今。藏式的夯筑墙还有个特点,那就是在墙的上半部又用“千年蒿”垛砌。这种蒿草很像荆条,用藏药浸泡后千年不朽,作为通风透气的“天然空调”又美观又经济又大方。
干打垒墙与千年蒿
西北地区的新疆、西藏及西南的云南等地的建筑,平顶房多用“密梁式”,我在考察四千五百年历史的西南羌寨,也都是流行“密梁式”建筑。
密梁式屋顶檩条
密梁式民居建筑很少用椽木,大型的寺院也如官式建筑用椽木。
藏式建筑墙壁上的千年蒿层
藏式建筑很重视门面,梯形窗配上随墙门。既有中国传统形式又有藏族风格。
藏式随墙门
狮子本是文殊菩萨的坐骑也为佛教的神兽。官式建筑讲究“门当户对”,门当就上大门上槛的门簪。宫殿王府级别高用四个门簪,百姓的富户用两个门簪。塔尔寺的门上竟用五门簪。
甘南藏族自治州拉卜楞寺的五门簪
官式宫殿的柱子两侧都有“雀替”,这是像雀翅一样的替木。到了清代这种后插入式的雀替大多只能起到装饰作用。藏式建筑的通雀替在柱顶上承担着梁额的全部分量。
藏式建筑的通雀替
藏式建筑的通雀替彩画更大胆和鲜艳
藏式建筑的八方柱
中国古代建筑体系庞大,样式多样,变化无穷。但“万变不离其宗”,这就是木架榫卯结构的“宗”。无论是用何种材料,即便是现代的钢筋混凝土的仿古建筑,如果离开传统的根本规制,立刻就会暴露出不谐调的弊端。这种“创新”外人看着不顺眼,自己也找不出毛病出在哪里。这就要求仿古设计一定要“传承不泥古,创新不离谱”。
藏式牌楼门
藏式石雕门楼
藏式民居建筑内部
韩昌凯 2016年5月考察小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