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周的早产宝宝如何养(32周早产儿引发生命接力避免早产,请牢记这 5 点)
日前,哈尔滨一名仅32周大的早产儿,因重病需紧急转诊至北京儿童医院。该消息瞬间在网络平台热传,全网都在接力转发,呼吁为他们让出一条生命通道。
早产儿本就命途多舛,而引发此次生命接力背后的疾病,在早产儿中其实很常见,那就是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之所以要紧急转送,是因为该病的病死率高达25%!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包括:反复下呼吸道感染、持续肺动脉高压、肺心病以及猝死。
01
什么是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顾名思义,支气管发育不良就是因为各种原因,导致婴儿的支气管、肺发育不成熟,无法提供生命所必需的氧气。
所以宝宝出生后,需要长期吸氧或使用呼吸机,才能保证正常的代谢需求。
患有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患儿:
首先,神经系统发育障碍比正常儿高2~3倍;
其次,后续肺动脉高压的发病率也达到25%~37%;
再者,青年时期更易发生呼吸道阻塞。
由此可见,支气管肺发育不良严重威胁孩子的生命健康和安全,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02
这5个高危因素需警惕
该病的发生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大多发生于出生时患严重肺疾病的早产儿,如呼吸窘迫综合征,尤其是生后需要呼吸机治疗超过几周的早产儿。
1.早产
孕23~32周为胎儿肺的发育敏感期,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损伤。我国支气管肺发育不良主要见于胎龄<32周、尤其是<30周的早产儿。
如果孩子在孕32周之前出生,气管发育差、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顺应性低等因素,均可能导致早产儿出生后肺部损害。数据显示,50%~60%的极早产儿(≤28周)可发生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2.产前因素
包括: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孕妈妈患有哮喘。
3.机械通气
机械通气使未成熟的肺受到各种损伤。
4.炎症
产前或产后的感染、绒毛膜羊膜炎、解脲支原体感染等均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相关。
5.遗传
03
早期预防,这5点可尝试
1.治疗
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仍没有一种可以有效预防或治疗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方法。目前多推荐采取综合措施,来尽可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主要包括控制炎症、缓解呼吸系统症状、改善肺功能、减轻肺损伤、促进肺发育等。其中,药物治疗仍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近年来,干细胞治疗的效果也逐渐得到认可,但是总体疗效仍不理想,争议也颇多。
小脉提醒:对于患有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患儿,在出生后30-60分钟内,给予外源性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可有效预防其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但是一旦错过最佳时间,效果会大打折扣。所以,如果有早产风险的孕妇,可以选择当地治疗水平稍高的医院做为分娩医院。
2.预防
目前已尝试过多种策略来预防,但成功率有限,可能需要多种干预措施联合进行。
(1)出生前糖皮质激素治疗
推荐对所有孕23-34周、在接下来7日内有早产风险的女性,都给予出生前糖皮质激素治疗。
(2)母乳喂养
母乳是早产儿的首选喂养方式,因其较配方奶存在诸多优势,其中包括可预防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3)补充维生素A
维生素A已被证明可以降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
(4)咖啡因
研究指出,咖啡因可降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发生,而且出生后越早使用效果越好。
(5)其他
除此之外,利尿剂、阿奇霉素治疗、限制液体等,在预防上可能也有一定效果。
04
早产危害大,预防要从这5方面着手
早产儿死亡率明显高于足月儿,而且后续成长过程中仍面临多种健康和发育问题,对孩子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同时给家庭和社会也带来难以想象的抚养负担。因此,预防早产,势在必行。
1.安全避孕,减少人工流产次数
人工流产,尤其是手术流产,会增加早产的风险,而且其不良影响与人工流产的次数呈正相关,可能与流产操作会导致宫颈内口松弛、增加前置胎盘风险、增加感染风险等相关。
2.合理规划怀孕间隔
WHO建议,二胎与头胎间隔至少24个月,流产及引产后则至少间隔6个月,可能会减少早产风险。当然,这也要结合实际情况,如年龄、生殖力、个人意愿等因素综合考虑。
3.改变行为方式
孕期要减少重体力或高强度的工作、注意休息,减慢生活节奏,都有助于减少早产风险。
4.调节情绪
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愉悦的心情也是预防早产的重要环节。
5.规范孕期检查
育龄妇女应做好孕前检查、积极治疗阴道炎、泌尿系感染、牙周疾病等;孕期还要注意个人卫生,坚持良好的清洁护理。
参考文献:
1.Kaninghat Prasanth,叶晓秀,叶纯甫.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研究进展[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6,31(14):1041-1046.
2.常立文.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定义和命名的演变与治疗进展[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16,23(12): 801-804.
3.李燕, 韦秋芬, 潘新年,等.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14, 16(10): 1014-1018.
4.杜楚颖,张建平.早产的预防[J].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2015,7(5):11-14.
赴美就医机构申请流程
美国就医中介机构
美国就医中介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