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串珠小窍门不用火不打针不用药小小罐子
小编导读:
带状疱疹是一种非常折磨人的病,首先它的痛是神经性的,是一种钻心的疼痛;其次,它的病程不短,有时还会留下神经痛等后遗症。带状疱疹的治疗方法很多,主要有内外用药、针刺等。今天,小编教大家一种在家就可以操作的治疗方法,一起去看看吧~~
带状疱疹中医称为“蛇串疮”,是一种皮肤上出现成簇水疱,多呈带状分布,痛如火燎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其特点是出现红斑、水疱或丘疱疹,累累如串珠,排列成带状,沿一侧周围神经分布区出现局部刺痛。多数患者愈后很少复发,极少数病人可多次发病。本病成人好发,老年人病情尤重。因多发于胸胁部,故又名“腰缠火丹”,亦称为“火带疮”“蛇丹”“蜘蛛疮”等。
本病的病因主要系肝胆热盛,湿热内蕴,气机经络受阻。据临床观察大多有透明疱疹,故我们认为,本病的中心病因是湿热内盛。由于湿热内盛,进而阻碍气机运行,经络不通,壅塞外泛形成本病。临床之痛、木、重等症均为湿阻表现,刺痛说明湿瘀,灼痛表明湿有化热之势,木、重均湿之本症。
在这一理论指导下,又据火罐疗法有祛湿止痛、拔痈排脓的功效,我们以火罐术用于本病,效果良好。
治疗方法
选用单纯火罐疗法,拔罐后除溃破处可外用甲紫药水,一律不用其他药物。
1.选穴 均选用皮损局部阿是穴,罐数按病区范围多少而定,以排满为度。
2.操作 暴露病区,选好体位,用闪火法,先将皮损两端封拔好,然后于病区内,沿带状分布将罐依次拔列在丘疱疹集簇处。火罐要求拔得越紧越佳,若松弛不紧则重新吸拔,留罐15分钟。留罐期间出现水疱是湿热外越之象,不必介意。一般每日1次,直至痊愈为止。
病案举例
任某,23岁,女,工人。因“右腰腹起水疱,瘙痒疼痛11天”于1985年6月29日就诊。病史:11天前,原因不明于右侧腰腹部出现呈带状分布之粟粒状红色丘疹,瘙痒异常,心烦意乱,自服“抗过敏药”无效。2日后丘疹呈黄豆粒大,渐成脓疱,其色黄白,局部疼痛,不敢摸触,体温37.8℃。于市某医院皮肤科诊为“带状疱疹”,口服清热解毒剂、马钱子丸等无效,遂经介绍来诊。
来诊症见:体温37.4℃,右侧腰腹部沿带脉见集簇状白黄色脓疱疹,疱壁紧张,基底色红,触之痛甚,右腋下淋巴结肿大,并有周身倦怠,小便黄赤。舌苔薄黄,舌下脉络红紫略粗大,脉象滑数。
脉证相参,中医诊断为“腰缠火丹”。系湿热互结,气机经络壅阻所致,治以清热祛湿、疏通经络。按本病常规法拔罐,1次后疱疹破溃,外涂紫药水;次日疱疹见干,痛痒减轻;3次疱疹干瘪,疼痛解除,巩固1次,诸症尽除。
临证心得
本法对后遗神经痛亦有良效,可解决湿邪黏滞、缠绵、易留后遗症等棘手问题,是一种值得进一步研究探讨的方法。
实践证明,火罐疗法祛湿力强效速,又可清热解毒,通络止痛。我们应用本法治疗的体会是:①罐的吸力越紧,上述作用就越强,疗效也就越好。②病灶两端一定要封罐(即在病损两端各拔一个火罐),这样可以防止皮疹蔓延,起到控制病情发展的作用。
目前,国内外治疗带状疱疹的方法很多,绝大多数采用药物治疗,并以内、外合治,中西共施的方式为主,疗程长短不一。我们运用此法有应用简便,疗程较短,效果良好,无毒副作用等优点,开辟了治疗带状疱疹的新领地,对进一步防治本病,提高疗效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
好 书 推 荐
《针髓:张天文临床针灸经验集》
针髓-一书是张天文老中医临床50余年来针灸经验的总结。全书以独自论著为主,包含部分编写内容。 全书包括张天文老中医对经络理论的探讨,临床针灸的辨证思维,张老本人针灸操作的特点,特殊针灸方法的临床应用,神经内科疑难病的治疗经验与心得,临床50年来的典型验案等。 全书反映了张天文老中医的临床运用针灸的独特心得,既尊崇传统中医理论,又结合现代医学理念,一切以临床疗效为要点,值得同道借鉴与学习。(购书详情请点击下方“了解更多”)
版权声明
本文部分内容选自《针髓:张天文临床针灸经验集》(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张天文主编),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