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海信电器维修站点深读丨两年留住15
去年9月,前海正药业首席科学家潘洪辉和同事们进驻中山市国家健康科技产业基地,继续康天晟合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康晟生物”)的创业故事。
在健康基地园区内,近300家健康医药企业所形成的产业旋涡吸引着健康医药行业高端人才的到来。
进入2019年,随着对技术工人的需求不断加大,中山市黄圃镇南诚电器开始重点面向技工院校招收技术工人,工人的平均年龄从40岁下调至约30岁,年轻化趋势明显。生产技改的加快驱使着传统产业用工结构的自我优化。
梳理中山市统计局发布的历年统计公报可以发现,中山市人口整体图景正在从量变走向质变。2017年,中山市户籍人口数增长9.22万人,达170.47万人,自2011年以来首次占全市常住人口总数比例超50%;2018年户籍人口数增长6.45万人。2年来,中山市户籍人口增长15.67万人,增量超过从2008年至2016年的8年增量总和。大量人口落户中山的背后,是什么原因在推动?中山凭什么留住这么多的人?
新增高层次人才认定641人
他们的到来意味着什么?
位于火炬开发区的国家健康科技产业基地,距离中山市中心城区大约30分钟车程。半年前,康天晟合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康晟生物”)正式入驻这里,在短时间内迅速发展。去年年底,总投资额2500万、面积近2000平方米的培养基生产制造厂房和质控实验室已投入使用。
走进康晟生物公司的大门,扑面而来的是“崭新”的气息:新设备、新厂房、新实验室、新办公室……在这些场所里工作的,是一群同样年轻、充满活力的面孔——80后“海归”潘洪辉、袁军、吴帆和他们所带领的年轻团队。
康晟生物总裁潘洪辉年轻时在海外留学、工作,30岁时回国在海正药业担任首席科学家。2018年,他和同事袁军结识了在培养基行业拥有丰富、管理经验的吴帆,一见如故,决定共同创业。
在去年的中山市“3.28”招商会上,他们正式签约落户。“我们选择中山,是因为中山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区位优势。我们希望将中山作为我们走向世界的跳板。”潘洪辉说。中山国家健康基地园区聚集近300家企业,产业聚集密度与产业链的完备性,对康晟生物非常有吸引力,即使所从事的是医药产业细分程度非常高的领域,也让他们不觉得“寂寞”。
战略型新兴产业高速发展所带来的聚集效应,吸引着一批又一批如潘洪辉一样的青年才俊的到来。从统计公报来看,中山市2018年医药制造业增长11.6%,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增长16.4%,健康医药产业正迅猛发展成为战略型新兴产业新的增长极。产业的发展速度与产业链的完备程度,决定了其对高端人才的吸引力。
注于抗体新药研发的康方生物,由夏瑜等四个海归博士于2012年创立;专注于无创产前基因监测的腾飞基因,由杨呈勇等海归博士在2014年创立;专注基因芯片制造的康源基因,由蔡伟文等博士于2014年创立。这些“风华正茂”的科技型企业,以其高成长性如旋风般将产业新一代人才席卷而来,改写着中山健康产业军团的成色。
2018年,中山市共受理人才入户13871人,随迁16159人,占全市入户总量的一半以上;并且新增高层次人才认定641人,其中第七层次450人,创历史新高。
产业发展加速人才集聚,高层次人才到来提升技术竞争力。从健康医药产业到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产业人才的到来提升了城市技术竞争力,来自统计公报的另一组数据可以印证:2018年中山全市专利申请量49041件,增长16%;专利授权量34114件,同比增长24%,技术竞争力提升速度日新月异。
3月20日,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与普华永道联合发布《机遇之城2019》报告,中山市作为38个评估城市中经济体量较小、人口数较少的一个,在技术成熟度这一维度的评估上排名第7,仅次于北上广深杭和苏州,表现亮眼。报告评价到:中山市近年来加快建设区域科技创新研发中心,取得明显成效。
超200万人口增量空间
产业人口增长点在哪里?
改革开放以来,大量外来人口涌入支撑了中山的传统制造业快速发展。而随着产业升级转型,产业人口结构也在发生转变。《中山市域组团发展规划(2017-2035年)》草案提出,至2035年,中山市域常住人口规模约为550-600万人,人口增量空间超200万。在人口扩容的进程中,产业人口的增长点在哪里?结构发生着什么样的变化?
位于中山市黄圃镇的南诚电器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诚电器”)是一家专业生产制造空调外壳等钣金件的家电制造龙头企业,是美的、海信、TCL等家电巨头的主要合作生产商。
许军龙是南诚电器冲压车间的主管,在该车间工作近7年。从一名普通的模具维修工人起步,许军龙已成长为车间的管理人员。最近两年,随着车间生产技改,引进全自动生产技术,许军龙需要在工作之余不断“充电”。“单吃经验已经跟不上变化了,必须与时俱进,学习新知识新技术。”
在人口红利下降和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大背景下,中山家电产业整体生产技改的步伐不断加快,南诚电器也不例外。
订单持续增长的南诚电器于2017年投入近1000万元,改造了多条自动化生产线,效果逐步凸显。南诚电器董事长倪宗强表示,改造后,就冲压车间而言,单条生产线人工需求从7—8人降至1-2人,而生产效率提升1倍,车间用工人数也从原来的近80人压缩至50人。“这一降一升进一步增加了我们的竞争力。”
加快生产技改是中山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课题,就去年而言,中山市内多个产业“重镇”进一步加快了生产智能化改造进度:小榄镇是中山市场主体数量最多的镇区,制造业发达。去年,全镇新增技改项目74个,投资额达13亿元。
而在市级层面,中山去年出台的《中山市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2018—2022年)》明确将技术改造工作列入工作重点,提出5年内引导1800家优势传统产业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并配套相关扶持举措。
“智能”技改大潮下,中山产业工人正逐步发生变化,一方面,随着生产技改推进,企业总体用工需求有所下降,另一方面,随着生产技术升级,工人队伍结构也在发生变化,技术工人占比提高,平均年龄渐趋年轻。
从近年来中山的招聘情况来看,企业用工趋势也印证了这一变化。才通国际人才网发布的《中山市2019春节后职场报告》显示,在中山市的求职市场上,90后求职者已经完全赶超80后求职者,居榜首位置,占比达58%。同时,大专、本科成为求职主角,分别占36%和20%。
2年户籍人口增长15.67万人
他们为什么留在中山?
在中山市统计局发布的《中山市人口结构与经济发展的关联分析》一文中,针对2015年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进行分析,提出:在人口红利逐渐减弱趋势下,提高人口素质,并不断优化人口结构仍将是中山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3年过去,战略型新兴产业的高速发展与传统产业的加速转型,正在深刻地重塑着中山市的人口图景。在产业带动下,中山市人口扩容一面提量,一面增质。
2016年12月7日,中山市发布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正式拉开新一轮户籍改革的序幕。在入户新政实施后的3个月,就有近3万个外市户口迁入。2018年,中山进一步放宽入户条件,取消积分入户政策,放开放宽重点群体落户限制,符合条件无住房亦可落户。
当下,人才入户是一场是一场关乎医疗水平、教育资源、交通配套、宜居环境、发展潜力等在内的系统工程,而非降低入户门槛那么简单。2018年,政府在民生工程建设领域持续加大投入,民生类支出大幅增长至273.76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提升至62.5%。
宽松的落户政策、宜居的生态环境和优质的民生工程让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中山学习、工作、开枝散叶。2018年,全市从幼儿园到大学在校学生人数达69.49万,占常住人口比重超两成;同时,全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为9.62‰,高于全省的8.24‰。更高于全国3.81‰的增长率水平,这凸显了中山市作为宜居城市的吸引力。
外来人口的大量落户,反过来也增强了中山的城市活力。根据QQ大数据发布的《2018全国城市年轻指数》,中山市以74的年轻指数排名三线城市第10位,超过三线城市平均年轻指数69的水平,达到了二线城市的平均水准。
【南方日报记者】廖瀚 雷海泉 叶志文
【实习生】陈雪琴
【通讯员】李思宇
【作者】 廖瀚;雷海泉;叶志文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 上一篇:西安汽车电器维修玉祥门西北二路一号
- 下一篇:威克士充电器保险维修小白教你修理充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