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洪养花六件美事让泗洪这个地方美出乡村新
自泗洪县“五大行动”工作开展以来,孙园镇唐李居委会围绕县、镇各项工作部署,先后投入30余万元,加大配套设施建设、开展“五美庭院”创建、强化综合环境整治、实施健康村居工程,不断开展各类文明健康活动,将“讲文明 树新风” “人情新风宿9条”等新时代农村文化元素融入乡村建设,树立良好社会风尚。孙园镇唐李居委会位于泗洪县洪泽湖西畔,距县城约20公里,全村共有14个村民小组,共520户2125人。通过党员示范作表率、庭院经济塞口袋、废物利用唤乡愁、邻里和谐人人爱、乡风文明得提升、村容村貌被改善等有效手段,切实提升广大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
党建引领示范美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唐李居委会根据村庄布局,在每排农户中设置一名“党员排长”,积极发挥党员的示范带头作用。党员排长不仅从自身做起参与“五大行动”,还主动做好信息收集、宣传引导、代办服务、弘扬新风、回应诉求等工作。
绿色环保庭院美
“现在又不养猪了,还留着这猪槽干什么,快扔了吧!”“扔什么扔,我看隔壁王平家用猪槽种花,又不浪费钱,又好看,我也试试。”李伟家院子里传来夫妻俩的对话。要想环境变好,不用东奔西跑。唐李居委会居民就地取材、变废为宝,葫芦、水瓢变成了花盆,破轮胎变成了墙饰,猪槽、石滚、风箱、破三轮……这些被历史淘汰下来的老物件,从堆在墙角的“废品”变成了大家眼里的“宝贝”。农家小院被装饰的别有一番风味。老“古董”有了新创意,不仅减少了垃圾的产生,美化了庭院,让生态环保的理念深入人心,更唤起了人们留住了记忆里的乡愁。
庭院经济生活美
唐李居委会鼓励闲散、老弱劳力在自家宽敞的院落和房前屋后的空地上,种植葱蒜、青菜、葡萄、桃树、石榴等作物,发展庭院经济。在美化居住环境的同时,让空地变成“零花钱口袋”。
人情新风文明美
为了使乡风文明得以进一步提升,唐李居委会多措并举做好“人情减负”工作。居委会明确移风易俗监督员,并成立“大支”协会,每月发布人情新风“红黑榜”、制定人情减负村规民约,此外还绘制“宿9条”墙绘,制作宣传帆布包,使宣传深入人心。前段时间,唐李居委会五保户李正道去世,李正道生前双目失明、身体残疾,一辈子无儿无女,都是李尚根在悉心照料。老人去世后,李尚根第一时间向村里报备,为了响应政府“人情减负”号召,丧事办理一切从简,没有请吹鼓手、没有扎纸人纸马,仅通知了几户近亲属过来帮忙,简单设置了几个电子屏表示哀悼。“现在大家都知道要人情减负,活着的时候好好伺候,比什么都强!”乡邻们对李尚根的厚养薄葬竖起大拇指。
网格调解邻里美
“祖主任,你来评评理,是不是他家占了我的地?”“什么是你的地?明明是我家的。”李尚洪、李仁双两家因地界划分不清,来到网格调解员、治安主任祖华家,请他主持公道。祖华了解事情的原委后,将两家人召集到地头,重新丈量土地,又对两家分别做思想工作,进行深入细致调解,最终双方达成一致意见,握手言和。“居家过日子,难免有点小矛盾。都说远亲不如近邻,现在两家人互相帮助,处得跟兄弟一样。”祖华说。唐李居委会持续宣传“五美庭院”,鼓励大家和谐互助,积极倡导文明乡风,共建共享和谐社会。
全民阅读心灵美
居民李尚雷家门前挂了三块牌子,除了居委会和镇上评的“五美庭院”,还有一个书本形状的,上面写着“修身齐家”。这是孙园镇在唐李居设置的“书香农家”,只有藏书到达一定数目才有资格挂上的,旨在鼓励全民阅读,共建书香社会。一踏进李尚雷家的院子,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放在门口的报纸、杂志。“都说我们农村人没有文化,那可不得多读读书啊。不是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嘛!”作为小学老师的李尚雷跟大家开起了玩笑 。(闻牧)
责任编辑 王靓 张海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