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纺里养狗怎么样让狗狗不再孤单上海退役导
“如果我老了,不能再为你带路
你还会爱我吗?”
上海第一批退役的导盲犬
为了能寻到爱心家庭给它们养老
已经足足等了4年!
来自上海导盲犬学校的消息,上海首批于2008年正式上岗的10多条导盲犬,目前已经全部退役,退役导盲犬部分被原来使用的盲人领养,部分已经死亡,但有两条由于原先使用者无力领养,在导盲犬学校已呆了整整四年。
导盲犬毋庸置疑是视障人士
安全出行的伴侣
然而它们退役后
因为年龄大以及
领养者自身的考虑等众多因素
使得它们陷入了“何处为家”的困境
首批上岗“纺如”被视障夫妇领养
“纺如”,2008年第一批上岗的导盲犬之一,其使用者是一对视障夫妇胡麟和徐淳,由于没有孩子,自从“纺如”到了胡家之后,夫妻俩将它当成了自己的亲生女儿,日久生情,“纺如”与夫妇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有朋友来家里做客,‘纺如’一看妈妈对这人十分友好,便摇晃着尾巴、兴奋地凑上去东闻西闻,并用鼻子拱这个人的手。”胡麟告诉记者,导盲犬与宠物犬最大的不同,是只要穿上工作服,架上导盲鞍,知道自己有工作、有任务,会瞬间变得相当稳定。
“它带我出去这么多年,从来都是本本分分完成工作。”胡麟回忆,上海世博会那年,他带着“纺如”参观德国馆动力球。排队的地方狭小,但排队的人却很多,不少人一不小心会踩到“纺如”,但它自始至终安静地趴在那里,观察胡麟的需求和周边环境的安全,即使被踩也不出声或生气攻击踩它的人。
时间转眼到了2018年,“纺如”退役了,这10年间,“纺如”与胡麟夫妇形影不离、如胶似漆,夫妇俩最终毫不犹豫地领养了它,“我们俩真的把‘纺如’当成了亲生女儿,我们彼此间谁也分不开谁。”
但也有两只退役导盲犬 已苦等四年
“纺如”有个双胞胎妹妹叫“纺云”
它却没那么幸运了……
“纺云”的第二位使用者王大哥
是一位推拿按摩师
2011年和“纺云”匹配上
并顺利通过共同训练
为王大哥服务了5个年头
“纺云它真的很聪明,从没有带错路”
找大门对它来说不是问题
乘地铁的时候
“纺云”也能立刻找到空位
让王大哥坐下
自己就乖乖的趴在地上
虽然王大哥的双目看不见
但也能明显的感觉到
“纺云”的体力大不如前
走一段路就会气喘吁吁
现在在学校的大部分时间
“纺云”也是趴在地上休息的状态
以前听到指令
就能马上做出的动作
现在即使它已经很努力了
可用尽全身力气
才只能勉勉强强起身
后来,王大哥的妻子怀孕了
训导员朱老师说
因为领养家庭的原因
“纺云”已经不能再继续被领养了
另一条导盲犬塔章
因为使用者家里比较困难
也已经无法继续照顾它了
就这样,四年过去了
纺云和塔章
依旧没有等到那个愿意为它养老的家庭
没时间照顾、宣传力度不够
是暂无人领养原因
上海自2006年开始训练导盲犬,至今训练服役的导盲犬有48条,其中有五六条因为年老、疾病死亡,目前仍然在服役期的导盲犬有37条。因为使用导盲犬的视障人士在增加,训练后上岗的导盲犬也在增加,近两年每年都有导盲犬退役。
“国际上,退役的导盲犬大多数为爱心家庭领养。”朱老师解释,但领养是有条件的。
这些条件包括:
在上海有房产或定居上海,不会在领养期间搬家;
有一定的养狗经验,最好曾经照顾过年迈狗狗;没有狗毛过敏史;
家里最好没有养太多狗,否则会影响导盲犬休息;
家人不反对,支持养狗。
朱老师强调,所有要求领养的家庭必须经过他们评估,评估结果达到要求,才能领养。而在评估过程中他们发现,很多家庭没有时间陪伴退役犬,尤其是中午没法领犬出去大小便,部分家庭由于工作忙,一天挤不出2小时左右陪伴导盲犬。
“导盲犬经过训练,以及长期的生活习惯,要求每天在上午、中午和晚上各一次在外面指定地点大小便,但很多要求领养的家庭,中午家里没人,所以无法做到这一点,因此无法通过评估。”朱老师还说,以往宣传不够,领养导盲犬的知晓率较低,也是暂没人领养的原因。
而领养退役导盲犬的家庭,也有相应的保障:
产生医疗费超过500元的部分,将由相关部门为退役导盲犬购买的医疗保险报销80%;
爱心机构免费为退役导盲犬领养家庭提供智能全屋净味器以及深睡床垫等狗狗日用品
爱心机构还将免费为退役导盲犬的领养家庭提供部分食物等。
有家了!新主人承诺不弃养
最新消息!
经过媒体的宣传
两个宝贝终于都等到新家啦!
朱老师表示
新领养人的条件都不错
也都承诺不会弃养它们
感谢好心的新领养人
希望“纺云”和“塔章”能够开开心心地
在温暖的家庭中
安然度过生命的最后一程
资料:新闻晨报021视频上观新闻 上海全知道 阿拉微上海新闻坊
编辑:林心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