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资讯

当前位置: 主页 >> 资讯 >> 铁菱刚

姜子牙养猫吗中国独有的猫咪文化延续400

发表于:2024-11-14 17:32:03 来源:蜜蜂资讯

喜欢猫咪可以关注下“老胡说猫”,分享养猫知识、救助故事、种草猫物,带你走进猫的世界!

今天,本来没啥灵感,于是带着家人一起去看了场电影《姜子牙》。动画电影一直以来都是迪士尼的地盘,但现在国漫已经开始崛起,无论是在制作的精良程度,还是在故事背景的阐述上,比起迪士尼都不会逊色多少,不免让人感慨……

话题拉回来,作为一名宠物博主,老胡不仅要和大家分享养猫的知识,更希望让大家知道中国独有的猫咪文化,这是世界上其他国家都无法比拟的。

西方重视品种和血统,我们在乎功效和寓意受西方的影响,现在不少人养猫都只在乎猫的品种纯不纯,有无血统证书,仿佛有了“身份证”的猫就会高级不少,无形之中将猫也给划分出了个三六九等。

中国,自古以农业立国,人们以五谷为食,而猫因为擅于捕鼠,护粮有功,加之可爱的外貌和性格为国人喜爱。

中国人爱猫、养猫的历史也是自古有之,人们并不在乎猫咪的品种,更多的是将猫咪视为吉祥的象征。古人有云“猫有五福”,这和“五福临门”里的五福同义,代表了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和善终。民间也流传着“猫入福地”等说法,认为流浪猫进宅是五福临门,大吉大利的事。

中国的养猫史由来已久谈及养猫的历史,逃不开早已将猫神格化的埃及,5000年的训猫史傲视群雄。当代的中国人热衷于养猫也就最近这十几年的时间,似乎总觉得自己落后于西方国家,殊不知,与埃及同为文明古国的中国,养猫的历史也是可以追溯到4000多年前的。

中国的史前考古学家吴汝祚曾撰文提到,在河南汤阴县城东的白营村,有一处新石器时代的遗址,这里曾挖出过一块猫骨,经过年代测定为公元前2160年的产物。

汉代《礼记·郊特性》中有云:“古之君子,使之必报之。迎猫,为其食田鼠也;迎虎,为其食田豕也,迎而祭之也。”由此可见,差不多在先秦时期,我们就有了祭祀猫神的习俗。

猫的文化作品始于隋唐兴于宋明俗话说“狗来富,猫来贵”,猫的谐音同“耄(mào)”,意寓着长寿。古代的文人爱以红牡丹配猫戏彩蝶的图案作画,这是我国传统的长寿富贵图,“猫蝶”代表“耄耋(mào dié)”,是对长寿的祈盼,而“红牡丹”则象征着富贵,是对富贵安康的追求。

宋徽宗(款)耄耋图

古时擅画猫者众,其中不乏传世的佳品,“猫蝶图”成了中国画创作的一个固定主题。

明,陶成,狸奴芳草(局部)

唐宋已有猫奴文化不要以为猫奴文化是发源于日本,早在唐宋时期,猫奴文化已在华夏大陆上盛行。历代猫奴之中,尤以宋代的文人最爱咏猫、画猫和撸猫。

南宋,佚名,戏猫图

宋代大力发展经济,城市繁荣发达,人民物质条件提高了,就开始追求精神层面的享受。猫也从“捕鼠于田间以饱自腹”的工具猫,一跃成为“睡美人于怀中,鱼肉食之”的宠物猫,以供权贵和富人们消遣和赏玩。

宋,佚名,狸奴蜻蜓图,藏于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

这时的猫咪不但不需要自己捕食了,在南宋时期的杭州还出现了宠物市场,诸如猫窝、猫粮、改猫犬(宠物美容)等相关产业,应有尽有,花样一点也不比现在少。可以说,我们的祖先们早在几百年前就开始玩“猫经济”了。

《咸淳临安志》中有记载:“都(南宋京都,也就是今天的杭州)人畜猫,长毛白色者,名狮猫,盖不捕鼠,猫徒以观美。”意思是说这种白色的长毛狮子猫(波斯猫)不吃老鼠,只能“炙猪肝与食,令毛耏润”(以猪肝喂食,让毛发更加顺滑)。俗话中的“猫来穷”,估计真有吃穷的意思在里面。

近代的文人对猫更是痴迷民国时期的名人猫奴更是不胜枚举,老舍、徐悲鸿、徐志摩、胡适、钱钟书、冰心……也许除了鲁迅先生外,就几乎没有不爱猫的作家。

猫,用了两千多年的时间,让自己从捕鼠工具晋升为了萌宠,只不过,在过去爱猫、吸猫的现象主要集中在以文人雅士为代表的精英阶层里,全民级的吸猫热也是最近几年才出现。只希望当代的铲屎官们不要再执着于西方的品种论,而回归到我们养猫的初心上,始于情发于意,珍爱每一只有幸陪伴我们的猫咪。

我国关于养猫的习俗你还知道哪些?欢迎和大家一起分享哦~

推荐阅读养猫的男生会很娘吗?真男人的表现,值得你托付终生

挖煤工暹罗猫是种怎样的猫咪?出身贵族,猫中二哈,你值得拥有

铲屎官十一长假出去玩,家里的猫咪怎么办?五种安排总有适合你的

如果觉得有用的话,还请记得点个关注,点个赞哦,感谢!^^

中外企业家杂志官网

大众商务杂志社

广东蚕业杂志

世界家苑编辑部

中华建设杂志

美与时代官网

建材与装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