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资讯

当前位置: 主页 >> 资讯 >> 插装阀

北京顺义养猫北京顺义裕龙三区社区遇事不避

发表于:2024-11-14 18:11:17 来源:蜜蜂资讯

北京市顺义区光明街道裕龙三区社区(以下简称“裕龙三区”)建于2009年,占地面积22万平方米,共辖17栋楼、58个单元门,常住居民2526户、7578人。由于社区人口密集、人员结构复杂等情况,社区治理方面存在很多挑战。在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王树芸的带领下,只有18人的社区工作队伍不断创新工作方法,让社区的家庭氛围日益浓厚。

“年轻”的队伍

“老成”的奉献

裕龙三区工作人员合影

“我们这个团队最大的优势,就是大家主动作为的意识比较强,劲往一块儿使,心往一处想,不管主任在与不在,大家干劲儿都一样,生怕自己负责的事儿推进慢了。”裕龙三区社区服务站副站长李雪颖说。虽然社区建成于2009年,但王树芸和其他社区工作人员,却大多是2018年换届选举时来到社区服务的,是一支十分“年轻”的队伍。

“原来裕龙三区的社区工作在街道也是数一数二的,我们来了之后,将这种作风发扬下去,并进一步做实。”53岁的王树芸作为这支队伍的领头人,一言一行间都给人亲切的感觉。在她的带动下,社区工作人员更加亲和务实,脚踏实地为居民服务。

社区专职副书记焦荣帅家在离单位9公里外的马坡镇,工作繁忙的时候,回到家孩子已经睡下了。焦荣帅8岁的孩子经常接连几天见不到妈妈,但在妈妈在家办公遇到不配合的居民时,还会小声提醒妈妈:“你说过,要耐心地跟居民说话”;居委会副主任魏欢是高危产妇,2020年疫情暴发时坚持在岗值守,后来领导要求她休假时,她却认为“自己掉队了”而感到内疚。魏欢群众工作能力非常强,她能清楚叫出社区所有登记志愿者的名字;负责12345市民服务热线和信息工作的李雪颖经常在半夜接到居民的投诉或求助电话,只要找到她,无论多晚,她都会立即着手处理……

在团队的通力合作下,裕龙三区居民志愿者的数量从2018年的50余人发展到如今的100余人。社区12345市民服务热线问题件由此前的一年200多件下降到60多件,居民满意率从原来的77%提升到了99.3%。这支新队伍每天都在以饱满的热情,为裕龙三区做着实实在在的贡献。

规范微信群

串联起家家户户

如今,社区建立业主微信群并不是新鲜事,但在两年前,业主微信群大多是由小部分居民自发建立的,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不过,裕龙三区的业主微信群自建立伊始,就是由社区居委会主导,制定群规,全员实名,进行规范化管理。“我们17栋楼有17个业主群,总进群人数近4000人,基本实现了每户全覆盖。每个群都有包片干部,及时发现业主反映的问题并上报。社区有什么通知,也会通过微信群按统一格式下发,确保信息的权威性、一致性,这也是服务居民‘零距离’的体现了。”王树芸说,自从有了微信群,大家从原来在群里的“吐槽”,变成了现在的互帮互助,转变特别大。装修沟通、失物招领……邻里间因为这些互动而走得越来越近。

去年夏天北京暴雨,裕龙三区位于地下室的主配电室倒灌进水。物业巡查工作人员发现情况后紧急将电闸切断,整个社区顿时停电。当时正值早上7点,物业一边抢险,一边将情况报告给社区。社区工作人员全部到岗,一部分人员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并在所有业主微信群中发布通知,随时更新抢修动态。另一部分人员分赴有需要的居民家中,协助老人、孕妇上下楼,运送物品……尽管社区2000多户居民居住的17栋楼都是高层住宅,尽管正值上班上学高峰,尽管停电一直持续到傍晚6点多,个别楼甚至停电到晚上8点多,但却没有一位居民拨打12345市民服务热线投诉。

“当天我们社区原本计划举办‘八一’给老兵过节的活动,饺子皮儿和馅儿都准备好了,却突然停电。所有工作人员都去外面应急抢险,老兵们只能自己在居委会过节,他们包了好多饺子给我们,我们特别感动。后来,我们把饺子也送给独居老人等需要帮助的群体。”王树芸回忆。

遇事不谈困难

爱心巧解难题

很多社区会有一些收集废品的老年人,裕龙三区也不例外。有一对老夫妻,从社区建成开始就长期捡拾废品,并将废品堆放在家门口、楼道内、单元门厅甚至楼门口,居民对此十分反感,多次拨打电话投诉。王树芸等人多次找老人做工作,甚至发动老人的子女一起劝导,老人都不为所动。

“遇事不强调困难”是裕龙三区工作人员的原则,他们每一个人的工作宗旨都是“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难事不上交”。为此,社区成立了攻坚小组,每天早晚两班去老人堆放废品的地方巡视,及时清理废品。后来,这对老夫妻等工作人员来时他们把废品拿走,工作人员走后他们再放回去。对此,攻坚小组也及时调整策略,改定时巡视为随机巡视,并不断耐心劝导。一段时间后,老两口看到了社区工作人员的决心,终于答应社区工作人员,不再随意堆放废品影响居民出行和社区环境了。

这个团队不光能解决问题,还很有爱心。

2019年前后,有居民打电话反映有猫叫扰民。社区工作人员实地查看发现,是一窝刚刚出生的小流浪猫,一共三只。为避免打扰居民,工作人员把小猫带回居委会暂时照顾。很快,喜欢小动物的居民闻讯而来,有的送来猫粮,有的只是来看看,居委会的人气一下旺了不少。应该如何妥善地照顾小猫?经过综合考量,除了一只被工作人员领养回家,其他两只——小黄和小黑留在了居委会。自此,裕龙三区居委会多了一道流动且有爱的风景。

居民在居委会办事时,小黄安静地趴在一旁

如今,工作人员工作时,小黄和小黑就静静地趴在案头陪伴;居民来办事时,它们也会安静地待在一旁,不吵不闹;想出去玩时,会趁着居民开门溜出去,玩累了,就站在窗外等工作人员给“开窗进门”。知道居委会多了两位常驻“工作人员”,有手巧的居民用串珠编制了两个精致的猫窝送来,还有喜欢猫可家里无法养猫的小朋友定期由家长陪伴来居委会过“撸猫”的瘾。居委会工作人员还给小黄和小黑开设了抖音账号,关注量已超过了2000人。小黄和小黑进一步拉近了居民和居委会的距离,成为工作人员走近居民的另一种媒介。

以人为本

切实满足居民需求

裕龙三区因为人口基数大,电动自行车数量也多,经过社区摸排,仅登记上牌的电动自行车就超过300辆。而社区只有一处充电车棚,远远不能满足车主的充电需求。通过楼门长走访调研,居民议事协商会商讨后,社区新建了两处充电车棚,目前已投入使用。

19号楼前的微型停车棚为居民车辆挡雨遮雪

电动自行车禁止上楼后,不少居民的电动自行车会随意停放在单元门口。见此情形,王树芸和同事实地巡查多次,将19号楼每个单元门前的一小块绿化带改造为试点微型停车棚。

停车棚框架搭好后,有的居民连声叫好,有的居民却坚决反对。反对的居民认为,车棚建成后,搬家的车辆无法开到楼门前,救护车、消防车也进不来了。尽管社区工作人员一再解释,这些担忧经过论证都不是问题,可依然有居民持反对意见。为了彻底打消居民的顾虑,王树芸雇来一辆大型搬家车辆并停放到19号楼前,拍摄下搬家车辆驶进驶出的视频发到居民群中。此外,社区又将急救、消防部门的官方答复发到业主微信群里,彻底打消了居民的顾虑。

据了解,目前社区14号楼旁的一处充电车棚正在报批中。届时,裕龙三区东西南北四个方位都将有充电停车棚供居民就近充电。19号楼门前的微型停车棚也有望在具备改造条件的楼栋进行推广,进一步为电动车、自行车的规范治理助力,解决居民关心的问题。

回顾这些年的工作,王树芸说,社区工作涉及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凡事为居民考虑,勇于承担责任,就会有好的结果,“就像我常跟大家说的:‘凡事做最坏的打算,往最好的方向努力’。”

来源:“北京社区报”微信公众号

记者:郭彦

小小说月刊杂志

海峡科技与产业网站

三角洲官网

现代盐化工

商场现代化杂志-在线征稿【官】

中国民族博览杂志社

大众标准化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