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果园潮家装修继花果园之后整治群租房这把
最近的热点很多,但我的胆子也小,就不在那些问题上大言不惭了。
还是来看下前几天的新闻,关于“宇宙中心”花花的,关注的人应该也不少。
至于昨晚那个热点,跟上面这个新闻也有点关系,留在文末简单说几句。
壹据官媒报道,上周三,南明区多个部门联合执法,整治花果园L区群租房乱象。
据介绍,该次行动摸排了辖区群租房2800余户,当天整治、拆除了违建4户。
虽然行动是针对L区的,但在花果园其他区,类似的群租房也不少。
不管是房东还是二房东,改造的方法都大差不差,只不过有些人比较收敛一点。
有些房屋,就只是加几块简易隔离板,改一下水电线路,对房屋原有结构破坏不大。
胆子大一点的,就直接敲墙、新增隔断墙,把两室改五室等,房屋的原有机构完全被破坏了。
两种方式,有利有弊,不管是对房东而言,还是针对租客。
前一种,租客的居住体验差,房东省事,没有给楼栋增加特别多的安全隐患。
后一种就不同了,租客的居住体验倒是好一点,房东能收到的租金也多,但增加的安全隐患就多得多了。
本来花果园就毕竟密集,在此基础上又违规乱建,楼栋安全隐患直线飙升。
不要说什么花果园低租金,减少了初到贵阳的年轻人压力,不应该批判之类的话。
作为中介、房东或二房东,他们说这种话还能理解,为自己的利益发声嘛。
其他人为什么要理解他们?他们追求利益,租客替他们说话是为了什么?
贰刚上班那会儿,跟同事聊天,曾经聊到过租房这个事情。
刚毕业的年轻人,如果家里条件不是特别好,在贵阳租房,要么选择花果园,要么选择那些城中村。
之前有不少人选择花果园,以后会不会减少,就看什么时候不用带口罩了。
年轻人的另一个选择,城中村,也不是没有安全隐患,只是稍微好一点而已。
住在城中村,除了那些棚户区,便是各种自建房,其中不乏村民违建的。
比如,煤矿村,或者蔡家关。
我刚到贵阳时,就住在蔡家关,理工学院边上的房子,村民的自建房。
那个密度,也没有比花果园好到哪里去,谈不上居住体验,只是租金低。
那两年,如果是租个小单间带小厨房、小卫生间,一个月只要三百块或四百块。
即便刚上班的工资不高,如果降低一下生活标准,每个月还可以存一点钱。
对于刚踏入社会的年轻人来说,害怕花果园那种压抑的高层建筑,蔡家关这种城中村也算不错的选择。
至少,平时不做饭的话,天天在楼下吃饭也不算特别贵。
只不过,这也只是矮子里拔高个,城中村并没有比花果园好太多。
花果园的前身就是棚户区,若干年以后,或许会成为另一种形式的城中村。
叁说回群租房,这也不是花果园的专属。
就个人了解的情况,但凡大一点的小区,或多或少都有类似现象。
我的上一份工作,公司在金融城,当时就想着租个离公司近一点的房子。
那段时间,每当有空的时候,我都会在各个平台看房子,看有没有合适的。
后来也跟中介现场看过几次,最终因为居住条件实在不怎么样,只得作罢。
如果预算足够,金融城周边其实也有不少条件好的房子,哪怕是一个人想住三室两厅的那种精装大房子,也有很多房源。
小一点的,一室一厅一厨一卫的大户型公寓,不是群租房那种隔断间,房源也不少。
只不过,价格就比较感人了,我实在没那个能力。
这算个人原因,因为个人预算在哪里,预算之内,就只能选择隔断的群租房。
稍远一点,观山湖公园旁边的那个远大项目,也有群租房。
就我看过的那几套房子,不比花果园的群租房好到哪里去。
房东大胆地敲墙、砌墙,把三室两厅改建成五室甚至六室,水电线路也比较混乱。
大一点的隔断间,厨房、卫生间会大一点,甚至还有一个小客厅。
小一点的隔断间,厨房就是正常格局中的那个生活阳台隔出来的,卫生间差不多就两三个平方,连洗衣机都放不下。
标题那个问题,就是针对金融城群租房问的。
南明区在整治花果园个别区,后续不知道会不会扩大到整个花果园?
其他区呢?观山湖区会不会跟进,也排查一下辖区内的群租房?
肆前两天,我在某群里看到一个通知,关于征集花果园区域群租房线索的通知。
通知的大概内容,是介绍群租房的特点,以及反馈渠道,鼓励大家举报。
该通知也是上周三发布的,发布单位是花果园街道花中社区,应该不是虚假消息。
对于这些群租房,花果园也有不少真实住户很反感,降低了他们原本就不那么理想的居住体验。
不知道这些住户,会不会去举报搞群租房的房东或二房东。
伍就在昨天,证监会公布了五项措施,也就是传说中的“第三支箭”。
借用某家网站的标题,这算是证监会送给房地产的“大礼包”,可能让地产板块掀起一股涨停潮。
原本在这里,我想分享看到的那张图,图中的标题有点大胆。
今天再去翻那个消息,微博已经屏蔽了那张图,这里就不贴出来。
图片的主标题是:昨天扫X又打X,今天鼓励开XX
副标题是:#关于恢复上市房企和涉房上市公司再融资#
对于这张图片,我没有多说的,只能说:写这个标题的那个人胆子真大!
证监会五项措施中,第五条是“积极发挥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作用”。
对房企或涉房公司而言,这当然是好的,但还能不能吸引到那些投资客就是另一说了。
跟整治群租房一样,这“第三支箭”看起来力度很大,但能不能起到预期效果,可能要打个问号了。
虽然群租房是因为某些人黑心才搞出来的,但如果租房市场上没有这个需求,群租房还会存在吗?
同样的,现在给房地产再多政策,要想达到某些人的预期,还得看广大购房者/准购房者手里有没有银子。
一道菜再好吃,想吃的人吃不起,过几天会不会变质?
往期精彩文章年轻人还会不会为房地产接盘?
房价又便宜了,赶快来选上一套
谣言而已!取消首付就是一个谎言